|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迷思1:新冠患者每日洗鼻,可加快康復?
洗鼻後消毒環境免播毒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魏智文表示,新冠患者有很多不同症狀,如鼻腔方面症狀(如鼻塞、流鼻水)較嚴重,每天早晚洗鼻1次,可清洗及稀釋鼻腔內過量黏液,紓緩鼻腔不適,但不能加速痊癒。情况就像上呼吸道感染後,利用洗鼻紓緩鼻腔不適,但不能預防呼吸道感染。
如打算洗鼻紓緩新冠症狀,魏智文提醒,新型冠狀病毒不但傳染力強,而且可在室溫環境存活一段時間。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變種株Omicron無論在光滑或凹凸不平物件表面的穩定度,都遠高於原始株,例如在不鏽鋼、聚丙烯及玻璃表面,7天後Omicron仍具有一定傳染力;原始株則於第4天已失去傳播力。因此,新冠患者洗鼻後要做足個人衛生,清潔雙手之外,還要徹底消毒相關環境、工具等,杜絕新冠病毒的存活機率,以免增加其他人的感染風險。
迷思2:洗鼻可治癒鼻敏感?
改善纖毛擺動 紓緩鼻敏感
洗鼻「洗不清」新冠病毒,但對改善鼻敏感(又稱過敏性鼻炎)有顯著成效。魏智文引述很多科學研究指出,「洗鼻有兩大好處。先從鼻敏感成因說起:當患者吸入空氣中刺激物或致敏原後,鼻腔內會出現過敏反應,誘發細胞釋放炎症介質,鼻黏膜血管迅速擴張和膨脹,引致鼻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在洗鼻過程中,部分黏在鼻腔的刺激物或致敏原被冲走,縱使不完全消失,但大大減少數量,鼻敏感徵狀自然減輕」。
另一好處是改善鼻黏膜纖毛活動能力。鼻黏膜由一種有分泌黏液功能的上皮細胞,以及具有擺動能力的纖毛所構成。正常情况下,纖毛接觸到空氣中浮動物體後,便會如船槳般將之由鼻腔前面「掃」到後面,轉彎入咽喉後吞進食道。這是鼻腔的自我清潔作用,我們並不會察覺這一連串動作。但對鼻敏感患者來說,當空氣中刺激物或致敏原積聚在鼻黏膜,令鼻黏膜腫起來,阻礙了纖毛擺動。洗鼻可冲走部分刺激物或致敏原,改善纖毛活動能力。洗鼻早晚1次已足夠。如使用噴鼻式的鼻敏感藥物,患者應在洗鼻後15至20分鐘才噴藥,一來令鼻腔潔淨,二來待冲洗液乾透,以免減低藥效。
(sorbetto、kwanchaichaiudom@iStockphoto/明報製圖)
迷思3:鼻腔手術後勤洗鼻可加速痊癒?
術後傷口結痂 按情况洗鼻
鼻腔手術後,傷口滲血是正常現象,之後傷口會結痂,切勿自行挖除,否則可能受感染,阻礙康復進度。魏智文指,「病人接受鼻腔手術後,休息數天至1周左右,待傷口初步癒合,醫生會建議病人洗鼻,次數視乎手術性質、傷口範圍等而定。小型手術一般每日1至2次,較複雜的手術,傷口較易結痂,冲洗次數要更頻密」。一般來說,較複雜手術傷口康復得較慢,需花更多時間洗鼻。
相關文章:【康復者二維碼】染疫前未接種新冠疫苗?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康復後最快28日可打針 康復日期怎樣計?關於取得二維碼的5個問題
清潔步驟:自調冲洗液 洗鼻10步
1. 清潔雙手
2. 按照醫生指示準備冲洗液(生理鹽水,或自行調配冲洗液,以240cc室溫白開水或蒸餾水加入1/2茶匙鹽,或可用鹽餅代替鹽)(圖A)
3. 把冲洗液倒進潔淨容器內,用洗鼻器抽取適當分量(圖B)
4. 靠近臉盆,彎身,臉朝下,頭略前傾,用口呼吸
5. 把洗鼻器放入一側鼻孔,緩緩地注入冲洗液(圖C)
6. 冲洗液會經過鼻腔管道,由另一側鼻孔流出(圖D)
7. 或許有小量冲洗液流入口腔,應吐出來(圖E),但不慎吞下也不用擔心,對身體沒什麼大礙
(明報製圖)
8. 洗完一側鼻腔後,將頭部略前傾,鼻孔輕輕呼氣,排清殘餘液體
9. 重複清洗另一邊鼻腔,每邊鼻腔冲洗3至5次
10. 完成後,立即清潔雙手和工具。剩餘的冲洗液應丟棄,勿留作日後使用,以免因接觸空氣而受污染
注意:如不想購買洗鼻器具,魏智文建議用手掌微屈呈兜狀,盛載生理鹽水。低頭,讓一邊鼻孔吸入生理鹽水至鼻腔,水流出來後,換另一邊鼻孔重複步驟
知多啲:高濃度鹽水 更乾淨但更刺鼻
春天花粉增加,氣溫回升加上潮濕,塵蟎容易繁殖,冷氣機亦陸續啟動,種種不利因素,增加鼻敏感發作風險。鼻敏感得不到妥當治療,可演變成慢性鼻炎,甚至併發鼻竇炎。不想鼻子受罪,洗鼻是方法之一。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魏智文建議用生理鹽水洗鼻,生理鹽水成分包含0.9%氯化鈉,跟人體細胞液滲透壓相同,用來洗鼻不會有刺鼻或不適感覺,只要持之以恆,可紓緩鼻敏感。
另有一種濃度高的生理鹽水,氯化鈉成分約1.5%。濃度愈高潔淨功能會否愈好?魏智文說:「曾有研究安排兩組參加者,分別使用兩種濃度的生理鹽水洗鼻,發現高濃度的潔淨效果較好;但因濃度高較刺鼻,未必人人接受得到,尤其是從未洗過鼻的人。」除生理鹽水濃度外,亦要留意水溫,太熱或太凍都會刺激鼻子,室溫最理想。一般情况下,早晚各洗鼻1次,每次每邊鼻腔冲洗3至5次便可。若是因鼻腔手術後需要洗鼻,則要按醫生指示。
魏智文(受訪者提供)
文:黎芸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