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由腦血管引起的急病,當中約兩成個案屬於出血性腦中風,餘下八成為缺血性腦中風,當中大部分均與三高等高危因素有關,然而仍有多達四分之一的缺血性中風,因初期未能確定病因而被歸類為「隱源性腦中風」(Cryptogenic stroke)。不少這類中風的患者更是較年輕的一群,再中風的風險相當高,故必須透過更多檢查探究箇中致病原因,對症下藥助病人康復的同時,也要減低再次中風所帶來的傷害。
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隱源性腦中風是缺血性腦中風的其中一種,主要是指一些在發病初期經過一系列檢查及評估,包括腦部掃描、血管造影等,仍未能明確診斷出箇中病因的個案。
隱源性中風屬缺血性腦中風 查找5大病因減機能受損風險
他表示,隱源性腦中風產生的症狀與其他缺血性中風相若,因應受影響的大腦位置而定,例如語言區受損可引致失語,運動皮層受影響則會半身癱瘓等;而治療方法亦大致一樣,把握黃金救治時間及時送院的患者,可注射溶栓針,若屬大血管栓塞則可考慮利用導管取栓術,幫助打通阻塞的血管,盡快恢復腦部功能。
隱源性腦中風雖不影響治療的選擇,但找出致病原因仍是重要一環。「由於中風病人再次中風的機會相當高,若重複及多次中風會對身體機能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因此只有找出致病原因才能採取最針對性及有效的預防措施,以減低再次中風的機會。」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