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公立醫院目前一般以人手點算方式,確認手術後無遺留物品於病人體內,但近日相關事故接連發生。將軍澳醫院兩年多前推出電子檢算系統,助點算手術用品,如有物品遺留病人體內,系統將發紅色警示,至今該院病人手術後遺留醫療物料事故數目維持在零。
一次大手術,使用的紗布、針線和利器等過百件,當中涉及20多樣不同種類的用具,護士會先後3次以人手點算數目,包括手術開始、關閉傷口及縫合表層皮膚前,惟數目一般以人手記錄在白板上,容易出現誤會,例如將數字混淆。公院今年第二季呈報的13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中,有9宗涉及手術或介入程序後遺留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個案,較上一季多8宗。
分開點算「擠入」「取出」數目
為避免同類事件,將軍澳醫院2014年起推出檢算手術物料電子系統(PNIS),護士在手術期間會用平板電腦,將醫療用具數量輸入系統,隨後手術室內掛牆熒幕便會顯示出清單,讓其他醫護人員清晰看到。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