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頭痛、肌肉疼痛及全身疲倦等症狀,嚴重時有可能會引致支氣管炎、肺炎或腦病變等併發症,入院留醫,甚至死亡,所以千萬不要輕看流感。
相關文章:【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為何要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病毒可以透過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的飛沫,或接觸患者分泌物而傳播。50歲或以上人士、長者、兒童、孕婦、有長期健康問題人士、醫護人員等有較高風險患上嚴重流感,或將流感病毒傳播至其他高危人士。即使是健康人士,亦可能會患上嚴重流感。流感疫苗十分安全,亦可有效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因此建議大家及早接種。
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也要接種流感疫苗嗎?
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而2019冠狀病毒病則由一種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
如果同時患上流感及2019冠狀病毒病,會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入院留醫的機會及住院時間。因此,接種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同樣重要。而且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在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期間,列長者和醫護人員為最優先接種流感疫苗的群組之一。
相關文章:關於抗體測試、接種新冠疫苗的5個問題 針後無發燒?抗體水平下降疫苗失保護?
不再猶疑,盡快接種
去年已接種流感疫苗,是否今年不用接種?流感病毒株會不時改變,流感疫苗的成分每年會根據流行的病毒株更新,所以每年應接種疫苗。上一年度接種疫苗後,建立的免疫力會隨着時間降低。接種疫苗後身體約需兩星期產生抗體,來預防流感病毒,因此應盡快接種,保護自己,並且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現時的建議是接種新冠疫苗(復必泰或克爾來福)與其他疫苗之間應最少相隔14天,大家預約接種時,需留意相距日子,及接種前向醫生查詢詳情。接種疫苗後,仍須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習慣,注意飲食均衡,恆常運動,並且有充足的休息,避免吸煙。
2021/22年度的各項疫苗接種計劃於2021年10月6日展開,為合資格人士提供資助或免費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請參閱疫苗接種計劃專頁(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7980.html)或致電衞生防護中心電話(2125 2125)了解更多詳情。
文:衞生署緊急應變及項目管理處高級醫生唐雅頴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嬰兒血管瘤1個典型症狀:皮膚紅點增大成軟瘤 複雜個案或影響發育 早產嬰風險較高
- 【精神健康】囤積症有五大元素 多10多歲發病 隨年長惡化 非長者獨有
- 【牙周病】細菌毒素可入血管 增心臟病風險 注意口腔衛生避攝過多糖分酸性食物
- 快測產品五花八門 檢測唾液、鼻液、尿液、糞便可自行「診症」?臨牀診斷不能取代
- 睡眠四大任務 失眠後補眠沒用?「鬼壓牀」深層睡眠所致?解救失眠7個Tips
- 關於抑鬱症的9個問題?新一代抗抑鬱藥副作用?
- 港常見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 養和山村義工隊籌50萬助風濕病患身心康復
- 雪卵 — 延長生育期限的選擇?
- 白蝕成因和不同治療方法 缺少色素易曬傷增皮膚癌風險
- 照腸鏡前戒口低纖飲食服瀉藥 照後忌即吃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