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要識】小菜陷阱:外食族自救 走豉油謝絕醬汁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要減少鈉質吸收,大家也可能很苦惱。早前消委會與食物安全中心合作測試市面100個小菜樣本,發現多款大家經常食用的菜式,鈉含量高。外食族經常在茶餐廳解決三餐,鈉攝取量肯定超標。「無飯家庭」出外用膳如何避免吸收量鈉質,註冊營養師林思為及潘仕寶傳授大家外食四大貼士。

林﹕註冊營養師林思為 潘﹕註冊營養師潘仕寶

1. 醃製菜式含鹽高

林﹕小心挑選食材,避免食用醃製材料如鹹魚及欖菜等

潘﹕少食醃製肉類如火腿、餐肉、梅菜、鹹蛋、皮蛋及臘肉等;因這些食材經長時間醃製,內含大量鹽分,用水也洗不走

2. 湯底高鈉 少飲為妙

潘﹕食粉麵時避免飲湯,部分湯底如豬骨湯或酸辣湯的鈉含量很高,酸辣湯有很多湯料,隨時不自覺飲了大量湯。另外,魚蛋粉麵等的湯底含有不少鈉,進食時避免飲用。

3. 醬汁撈飯要不得

林﹕茶餐廳常見的醬汁大都高鈉,盡量不要伴飯。點菜時可要求少鹽,點選飯和餸分開的菜式。另外,不要額外添加醬料如蠔油、茄汁,如果想加調味料,可選醋、胡椒粉,甚至問食肆要求新鮮辣椒,減少鹽分吸收。

4. 甜豉油同樣高鈉

林﹕點選燒味飯,要求少豉油甚至走豉油。

潘﹕盡量少豉油,特別是冬天煲仔飯用的豉油,雖然味道偏甜,其實一樣高鈉。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7/11/befbed11cdde70de51233fcd93711f7e.jpg潘仕寶(圖:受訪者提供);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