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黃麗儀說預防子宮頸癌,篩查為第二道防線,主要對象是25歲以上的女性,而第一道防線為子宮頸癌疫苗。上月,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就宣布,今年11月起免費為全台灣的國中一年級女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以降低子宮頸癌的風險,估計受惠人數約10萬。
台全體中一女生接種疫苗
子宮頸癌疫苗一向爭議很大,反對一方主要擔心副作用大。陳基湘說疫苗發明至今已有11年,每隔兩至三年就會聽到有關疫苗副作用的報道,「每次發生子宮頸癌疫苗副作用事件,當地政府都會審慎跟進,但至今仍未有報告可以真正確定疫苗會引致嚴重的副作用,醫學界亦視之為安全的預防子宮頸癌方法」。不過,他說一般例如紅腫痛的副作用,的確難以避免。
婦產科專科醫生方秀儀解釋,HPV類型超過100種,世界衛生組織列出HPV 6、11、16、18型是最常見。高風險(致癌)的類型包括HPV 16及18,約佔70%子宮頸癌個案,亦會引致外陰癌及陰道癌。另外兩種高風險病毒HPV 52及58,在香港較常見,約佔子宮頸癌個案的16%。「HPV病毒主要經性接觸傳染,注射子宮頸癌疫苗可引發身體產生大量免疫抗體,以抵抗感染。最理想是在未有性行為前接種疫苗,預防子宮頸癌的效用較大。」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