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啲:疫苗注射抹片檢查互相配合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黃麗儀說預防子宮頸癌,篩查為第二道防線,主要對象是25歲以上的女性,而第一道防線為子宮頸癌疫苗。上月,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就宣布,今年11月起免費為全台灣的國中一年級女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以降低子宮頸癌的風險,估計受惠人數約10萬。

台全體中一女生接種疫苗

子宮頸癌疫苗一向爭議很大,反對一方主要擔心副作用大。陳基湘說疫苗發明至今已有11年,每隔兩至三年就會聽到有關疫苗副作用的報道,「每次發生子宮頸癌疫苗副作用事件,當地政府都會審慎跟進,但至今仍未有報告可以真正確定疫苗會引致嚴重的副作用,醫學界亦視之為安全的預防子宮頸癌方法」。不過,他說一般例如紅腫痛的副作用,的確難以避免。

婦產科專科醫生方秀儀解釋,HPV類型超過100種,世界衛生組織列出HPV 6、11、16、18型是最常見。高風險(致癌)的類型包括HPV 16及18,約佔70%子宮頸癌個案,亦會引致外陰癌及陰道癌。另外兩種高風險病毒HPV 52及58,在香港較常見,約佔子宮頸癌個案的16%。「HPV病毒主要經性接觸傳染,注射子宮頸癌疫苗可引發身體產生大量免疫抗體,以抵抗感染。最理想是在未有性行為前接種疫苗,預防子宮頸癌的效用較大。」

宜9至14歲有性經驗前接種

目前市面有3款註冊疫苗,包括2價、4價及9價疫苗,都能預防HPV 16及18型。陳基湘及方秀儀都建議9至14歲女童應趁早注射疫苗,陳基湘說:「14歲以下只需打2價及4價,已有足夠保護力;如15歲才開始注射疫苗,就要打足3針。」至於已有性經驗的女士,他說雖然疫苗無法殺死已感染的HPV病毒,但仍可防止感染其他類型HPV病毒。

及早治療 可阻不正常細胞成癌

方秀儀說注射疫苗後,並非可一勞永逸。因為疫苗並不能預防所有類型的HPV病毒,也不能清除已感染的病毒,所以即使已接種疫苗,仍要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檢查,監察細胞有否不正常的變化。只要及早發現和治療,這些不正常細胞便不會發展成子宮頸癌。「曾有個19歲女子因濫交及不安全性行為,擔心患性病,到社會衛生科診所檢查,結果發現她有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有可能變為癌症。她需要接受電環切除術,除去部分組織,之後要定期作抹片檢查,跟進病情。」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de98bf0bcf67f64894b6a9979d39bf77.jpg 方秀儀(圖:劉憲宗);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