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編按:家中有精神病康復者,對家庭成員來說,往往構成不少壓力。除了因為難以啟齒向其他人求助,亦因為家屬對精神病的了解不足,難以理解對方需要而發生爭執,破壞雙方感情。作為照顧者,如果尋找到合適的支援服務,再加上同路人的理解及支持,不單能減輕當事人的壓力,亦能改善與康復者及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共同成長。
佩賢(化名)跟天下其他母親一樣,含辛茹苦養兒育女,不求任何回報,只希望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她有一子一女,恰好湊成一個「好」字,本應是一個美滿幸福得讓人羨慕的家庭組合;但佩賢在過去的日子,卻是過着「啞巴吃黃連」的日子。
子患思覺失調 女有長期腎病
佩賢兩名兒女都有不同的病患,需要長期照顧。大兒子有思覺失調,於二十多年前開始發病;女兒在十多年前發現有腎病,幾年前接受換腎手術。作為一個全職家庭主婦,佩賢除了要打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還要用全副心力照顧兩個患病的成年兒女。以前,丈夫的工作年中無休,每天都工作至很晚,基本上回家後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和時間關心兒女,所以照顧的擔子只落在佩賢一人身上。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