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陳續指出,曾欲為患肺炎的八旬老婦做手術,手術成功率可達六至七成,但病人不欲承受風險,拒絕治療,但害怕家人知道後傷心。當醫生向家屬表達婆婆的想法後,家屬對其想法不感意外,並尊重其決定。陳坦言,病人與家屬間對死亡或已有共識,但因忌諱討論而形成彼此間的隔膜。
另一深切治療部醫生Simon表示,曾有九旬老翁與孫子吃雪糕期間爆血管昏迷,送院搶救後「執番條命」,仍要截去下肢保命。老翁不想受皮肉之苦及晚年四肢不全,放棄截肢,並得家屬支持,結果數日後在家人陪同下安詳離世。
「有些病人怕痛,有些病人怕呼吸困難,有些病人怕生命最後一刻無人陪。」陳惠明指出,病人徘徊生死邊緣之時有不同的擔心和想法,若病人沒有明確表示放棄治療,醫護會盡力搶救,「但已有清楚想法的,為何不尊重他們呢?」醫護把病人的故事輯錄成書《心切治療.離去》,由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贊助印刷,免費送贈市民,有興趣者可到bit.ly/getonecopy 填妥表格,每人限取一本,團體另作考慮。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cd9eef7e941b01039e47c04f2b6e5593.jpg 16名公立醫院的醫護把在工作間遇上的別離故事輯錄成書《心切治療.離去》,免費送贈市民,希望社會多討論死亡的議題。書本封面中間以人工肺為設計,因人工肺可令曾心臟停頓的人起死回生,連接決定病人生死的脈搏,讓他們有心跳時選擇治療方案,決定「留下」或「離去」。(曾映妹攝);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cd9f0140e7ffa2790473072410d0e1d5.jpg 港島西醫院聯網總監陸志聰(左一)表示,《心切治療.離去》一書由醫護人員訴說死亡的不同面貌,希望讓讀者不忌諱討論死亡。左二起為新書主編瑪麗醫院成人深切治療部主管陳惠明醫生、參與撰寫的護士Kitty 及醫生Simon。(曾映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