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3至6歲兒童適用
工具用以評估3至6歲兒童的語音發展,如成功研發,家長可以程式錄下子女讀出「旗」、「D」及「婆」3個字詞的發音,經語音識別系統分析得出識別結果、正確讀音及判斷結果「normal(正常)」或「disorder(異常)」。
127詞彙供評估
團隊期望程式正式推出時,可包含127個詞彙供評估,並即時出報告,建議家長採取措施。吳詠儀强調,工具僅用以評估兒童患有語言障礙的機率,無法取代言語治療師的診斷。
吳指若兒童在指定年歲仍未發出指定語音組,或其發音錯誤模式屬非正常範圍,則可能患有語音障礙。她解釋,兩歲半兒童能發出雙唇音,如「波」、「媽」(見圖);另有兒童錯用發音器官,如以下排牙齒與上唇咬合發出f音,則屬不正常的發音錯誤模式。
無法取代治療師診斷
惟吳指造成發音錯誤原因衆多,包括口肌結構發展、遺傳、智力,及語境如家人廣東話發音不正、由外傭照顧等,故確實需要臨牀判斷;3到6歲則屬言語治療黃金期。
尚未推出 明年幼園試驗
該評估工具贏得2018「挑戰杯」全國賽香港區選拔賽資訊技術一等獎,及創新項目專項獎。
團隊預計明年可於幼稚園免費試驗。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cee83e97ece8f1a20172a0fea69b9e67.jpg研發中的手機App可錄下兒童讀出「旗」、「D」及「婆」3個字詞的發音,經語音識別系統分析,得出讀音識別結果、正確讀音及判斷結果;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20180709_A8_明報港聞_更正.jpg;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cee863edcbb7d90946ba9578536282d0.jpg 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博士生吳詠儀(右起)、電子工程學系碩士生江藝及本科生伍思銳等,正研發廣東話兒童發音快速評估手機App,以便家長及教師及早識別兒童是否屬於語言障礙。(馮凱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