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節跟親友吃飯,席間總有些三姑六婆,看了看我的兩個女兒,就大呼小叫:「哎喲,怎麼這樣瘦?沒有吃飯麼?孩子要肥肥白白才好的嘛!」然後熱情地鼓勵吃多點,拚命地把餸菜往孩子碗裏塞,並且不厭其煩地提醒我、要強迫她們添湯加飯。反反覆覆,整餐飯就是在不斷討論「孩子太瘦了」;即使塞着雙耳,聲音還要鑽進腦袋。
事實上,我女兒的BMI(Body Mass Index,即身高體重指標),一向維持在標準水平;雖然看似比較瘦削,但臉色紅潤,精神飽滿,跟大部分的幼稚園同學差不多。她們吃的正餐分量並不少,只是偏好清淡、不喜歡味道濃烈的食物;因此相對於滿桌的山珍海錯,吃的款式較少而已。
幼時長脂肪細胞 長大減不到
「孩子要肥肥白白才好」,這是何等過時的觀念!三姑和六婆都是戰後嬰兒,內心卻仍維持上一代對「饑荒捱餓」的恐懼。然而,我這一代更擔心和恐懼的,卻是「兒童肥胖」所帶來的問題:高血壓、睡眠窒息、關節痛,以及自信心低落和校園欺凌。這些孩子長大後,將來患上超重、高膽固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的風險,會大大增加;同時,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亦是跟肥胖的體型息息相關。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