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社區步行環境 打破障礙 長者安心出行

分享此內容:

不少長者隨着年齡漸長,行動能力都慢慢變差,甚至連行幾步路也感到困難。步步驚心,擔心跌倒受傷,過馬路也因動作慢而感到害怕,即使有交通燈也未必敢過,令長者的活動範圍愈縮愈窄。有研究發現,如社區內的步行環境良好安全,交通配套有利於長者橫過馬路,可為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正面效果。

■個案

家人禁止過馬路 老婦嘆被圈禁家中

多年前,筆者因研究長者獨自過馬路的能力,曾與屯門醫院的團隊走訪新界多家長者中心。其中一次,一個不符合我們研究樣本條件但很想參與研究的女士要求跟我對話,在長者中心安排的等候區,我見到李奶奶和照顧她的女傭。當時已經83歲的李奶奶眼神堅定,堅持要參與研究。細談後,讓我深深感受到社區步行條件的重要。

話說李奶奶的老伴已離世,兩個女兒都已結婚育兒,跟獨居的李奶奶住在同一區。幾年前,李奶奶在行人道上準備過馬路時跌倒,在家休養了半年;雖然她已完全康復,但女兒常常告誡她不要經常出門,最好就待在家中休息。可是,每天「困」在家中,李奶奶真的受不了,於是跟女兒們約法三章,外出時絕不獨自過馬路。

學玩電腦手機無幫助

李奶奶知道女兒出於關心,從不破例,結果她的活動範圍便局限在不用過馬路的屋苑和街區內。這兩三年來,李奶奶常常感覺到生活無聊和孤獨,自己的生活好像被圈禁在家中。就此,李奶奶向女兒多次反映,但得不到她們的完全理解。女兒為此嘗試讓李奶奶接觸一些新的資訊科技,例如智能手機和電腦,讓她在家裏也有娛樂。即便如此,李奶奶的孤獨感和對生活的消極感仍然沒有減少。一方面,她感到出門愈來愈少,與鄰里街坊失去交流,更不能參與僅兩街之隔的老人中心的戲曲活動;另一方面,因上次跌倒的經歷,令她一個人在行人道行走和過馬路時心有餘悸,擔心再次跌倒,要麻煩女兒們分心工作照顧她,給家人帶來麻煩,影響到女兒對自己的信任關係。

文:盧佩瑩(香港大學地理系教授)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b58c2108ea3fc7a08cb34ac9cd0d34f2.jpg不敢外出——居住地區的交通設施混亂、管制不善,會令長者不敢外出,降低他們的生活質素。(明報製圖);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b58c2e9aa9fcfe03bea3aa0124b256eb.jpg鼓勵外出——安全合理的步行環境,可以鼓勵長者多外出,增加鄰里參與感和歸屬感,有助心身健康。(monkeybusinessimages@iStockphoto);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