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名經常做瑜伽及側頸講電話的中年男子,過往健康紀錄良好,今年中突然因頸動脈撕裂出現嚴重中風,幸好及時入院接受靜脈溶栓及血管介入治療,兩三日後完全康復。其主診醫生形容患者「好幸運」,抵院時亦正值辦公時間,團隊人手充足,但他指血管介入治療並非公立醫院的常規療程,往往靠醫護人員「飯都不吃去做」。有醫學團體建議重整治療中風的團隊,並推展24小時血管介入服務。
54歲的朱先生有做瑜伽的習慣,但因長期側頸講電話,出現肩頸痛問題。他今年4月在家突然手部無力,報警求助但因口齒不清無法說出地址,幸得朋友上門協助求救送院。朱被證實因頸動脈撕裂導致中風,其後接受靜脈溶栓及血管介入治療,即日手腳活動回復正常,翌日語言能力恢復八至九成。
非公院常規療程 2016年僅83人接受
朱曾懷疑其中風與長期側頸講電話有關,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表示,無法確定兩者關係,患者頸動脈撕裂或與頸部創傷有關。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