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認識阿明時他已12歲。自8歲起,他開始在兒童之家居住。跟很多照顧兒童一樣,他入住兒童之家的原因與家庭問題有關,只是當中他還有着一些不合理的經歷。
▲kiankhoon@iStockphoto
突安排入住兒童之家 滿腦疑問不安
跟阿明談及當時的經歷,他記得被安排入住家舍那天,正在學校上課。課堂期間,老師突然叫他立即收拾書包,跟他去見學校社工。阿明踏入社工室時,除了學校社工外,還有一個中年女士,她跟阿明說自己是某某機構的家庭服務社工,並告訴他當天放學後將不會回家,而要暫時入住兒童之家。
雖然這位社工的態度十分友善,但阿明說當時感到十分害怕,他心裏有一連串問題,例如他為什麼不能回家?什麼是兒童之家?他要在兒童之家住多久?能否再與家人見面?還有,他明天可以上學嗎?一連串疑問充斥在腦內。雖然社工有簡單解釋要暫住兒童之家的原因,以及描述內裏的情况;但社工用了很多難明的字眼,例如:保護兒童、為他最大好處着想等,再加上那時阿明心裏十分不安,只想與媽媽見面,所以社工的說話他一點也聽不入耳。後來社工允許他致電母親,可惜母親因工作關係並未接聽電話。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