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個4歲的幼稚園孩子,生理性別是女生,喜歡以男性化的性別打扮和認同來表達自己。媽媽觀察到孩子喜歡男生的遊戲,例如球類運動、玩具車、士兵打仗等。另一方面,孩子說爸爸和表哥是「男仔」,媽媽和姊姊是「女仔」,自己是「boy,男仔」。
由於處於包容安全的家庭,孩子常常勇於「糾正」照顧者婆婆對其的稱呼:「婆婆,我唔係阿女,係阿仔啊! 」婆婆也感驚奇,怎麽這豆丁這麽堅定, 「才幾歲人仔呢 」! 開明的婆婆也樂於尊重孩子的稱呼。
校服日孩子指着男生校服說要穿褲子,學校表演日孩子獲分配女孩閃亮公主裙,心中很失落又不敢也不知如何向老師表白。細心的媽媽了解孩子的心意,向校長表達孩子想穿褲子的心聲一直不得要領!哪知學校表演前,孩子興高采烈地告訴媽媽老師不是給裙子,而是男孩穿的褲子。
媽媽看着台上的孩子穿着褲子開心滿足的樣子,她感到自己的努力及孩子的心聲終於被聽到。孩子的性別表達及認同終於得到校方和老師的尊重。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