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退化性膝關節炎,不能單靠一粒止痛藥;尤其當退化愈來愈嚴重,病情變差,退化了的關節不能還原,需要適當護理保養,減少痛楚,防止退化加劇。因此,病人單靠藥物,未能有效解決問題。
個案
- 陳先生,55歲,與太太及子女同住
- 吸煙,偶爾飲酒
- 現職裝修師傅
- 病史:退化性膝關節炎
今年初一個早上,陳先生起牀落地之時,雙膝感到僵硬及痛楚。他連忙坐下,感到無名的擔心,想起兩年前由醫生診斷患有雙膝退化性關節炎,起初情况不太嚴重,服用一般止痛藥已經能夠減輕痛楚。半年前病情加劇,疼痛發作頻密,而且服用止痛藥只能將痛楚稍稍減輕,於是醫生安排陳先生做X光檢查,報告進一步確認是退化性膝關節炎。
痛楚逐漸影響陳先生的工作,他有好幾天因為嚴重病發而劇痛得無法上班,陳先生開始擔心,甚至想到將來需要用輪椅進出的可能。
他再次向家庭醫生求診,醫生提議轉介物理治療服務。陳先生知道公營服務的輪候時間比較長,而私營物理治療的收費也不輕;他亦擔心工作時間無法配合接受公營的物理治療服務。
類似陳先生的個案相當普遍,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個長期患病,單次門診幫助有限,藥物亦只是減少痛楚或減輕炎症,不能根治已退化的關節;陳先生需要一個跨專業團隊,提供多方位服務,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長年勞損軟骨變薄 關節僵硬變形
膝關節經長年累月摩擦而勞損,軟骨變薄;若加上肌肉及筋腱疲弱、過重、不正確姿勢,情况更壞;病人最常見徵狀是膝部久不久感痛楚,尤其是走動後、落樓梯、攜重物時;間中亦有膝部紅腫發熱。當病情惡化,患者或會有關節僵硬、關節變形。
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病人需要醫生處方藥物紓緩痛症,常用有一般止痛藥(如撲熱息痛)和止痛藥膏(如冬青膏);較強力的止痛藥包括有消炎和止痛作用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種類繁多,各有不同程度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胃出血,以至腎功能衰竭等,因此病人同時需要認識不同類型止痛藥(包括口服和外塗)的功效和副作用。
學自我管理 減低生活影響
另外,必須讓病人深入認識退化性膝關節特性、自我管理方法,學習減低徵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病發時的處理方法等;例如何時應冰敷、暖敷,或應否用護膝帶減輕關節負荷。同時需要按照病人的活動能力度身訂做運動計劃,運動可以強化肌肉保護關節,同時要教導病人日常生活的保養,例如避免站立太久、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或攜帶重物等。另外,如過重就需要透過飲食管理體重,減輕膝關節負荷。因此,跨專科團隊必須包括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藥劑師及營養師等。
文:蔡宇思醫生(食物及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長)
編輯:陳志暘
相關文章:
【有片】關節痛成因 – 注射透明質酸、血小板漿、換膝頭 解決退化性膝關節炎
專題系列文章
- 研究:弱勢家庭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焦慮傾向、學業壓力較高 倡納風險識別因子
- 5.5「手部衞生日」 緊記適時到位潔手習慣 正確潔手7個步驟
- 【肝癌治療】無創組織碎化治療是什麼?養和5月初進行首個治療
- 防護中心:本港新冠活躍程度創近半年新高 籲接種疫苗
- 【精神健康】長者社交孤立比率升至45% 超全球疫情時比率 「無獨有偶計劃」助減孤獨感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