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社會氣氛緊張,很多人的情緒也受到影響。曠日持久的對立局面漸漸消耗我們的意志。在社交媒體中,可以看到傷心、絕望、憤怒、不被理解等情緒在翻滾。社交媒體就是社會的縮影。所以,如果近日你的情緒也受到困擾,你並不孤單。
人一般不喜歡負面情緒。面對負面情緒的第一個反應,普遍是想它消失。很自然地,我們會分析問題所在、研究解決問題,從而消滅負面情緒。但若因為外在因素而令問題不能即時解決,往往便產生問題,無助、憤怒隨之而起。
更甚的是,我們可能無意識地把憤怒投射到身邊的人身上,而身邊的人也可能因為本身的負面情緒而攻擊我們。這樣便深化了負面情緒的影響。試想想,當看了衝突的新聞,本身已感到很不安,而身邊的人卻表現興奮地說:「活該!」這時候,近日累積起來的憤怒便一發不可收拾。當家人之間開始吵架,我們便連休息、喘氣的機會也沒有,開始步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容許情緒存在
在這段艱難的時期,負面情緒定會出現,若你能看見它存在,它反而不會在你的潛意識中作怪而影響你;當面對困境時,憤怒、失望定會存在,急着要情緒消失反而會增加沮喪的感覺。而且,這種「急着要負面情緒消失」的狀態,亦容易影響判斷。例如,家人之間的立場明明各有極端,沒有可能三言兩語說服對方,但因為不安的情緒使我們動了氣,希望對方馬上「降服」,這是沒有可能的。
容讓情緒存在,就如給情緒一個容器,使它不會四處濺出、迫使你無意識地作出回應,或是濺傷你身邊的人,亦令他們同時攻擊你。要做到這種覺察並不容易。必須多留意自己的情緒,透過反覆練習,就如修行一樣,慢慢才會有成果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