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發作,會令患者舉步為艱,但症狀來得快,卻又可以在數天內痛楚消退,患者變回一切如常。不過,正因如此,很多痛風患者都抗拒以長期的降尿酸治療對付這個並非每天發作的疾病。有專科醫生指出,如痛風發作頻密,有可能導致關節變形和影響腎功能,必須正視。治療以外,病人也需要配合戒口,認清6個常見的飲食謬誤,「識揀識食」有助預防痛風發作。
估計本港每100人便有3人患有痛風!養和醫院風濕病科專科醫生張錚醫生表示,痛風是由於尿酸積聚在關節而引起的問題,年紀大、腎功能差、中央肥胖及經常飲酒的人屬於患病的高危人士。
不適當處理痛風 發作次數愈密、關節變形
痛風在初期發作時通常影響遠端及體溫較低、尿酸容易沉積的腳趾關節,其中大拇趾就是最常受影響的關節,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紅腫熱痛的發炎症狀。張醫生稱,若病人沒有適當的處理,緩解期(即痛風沒有發作的時間)會愈來愈短,發作的次數也會增加,更會愈趨頻密,症狀也會更為嚴重,到後期更可能會出現持續關節炎,令關節逐漸受破壞,甚至變形,以及結有尿酸石。
僅25%患者接受降尿酸治療
張醫生表示,治療痛風並不難,只是並非每一個病人都願意接受治療。「根據本地的研究,大約只有25%痛風病人有接受降尿酸治療。相信原因是大部分病人較為抗拒以一種長期治療對付一個只是間中發作的疾病。」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