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本月開始,髖骨骨折病人將有一個在社區康復的好選擇——地區康健中心。剛在葵青區開展的首間地區康健中心,工作包括加強公眾的預防意識、提升公眾對個人健康管理的能力、及早診斷並治療慢性疾病、為慢性病患者提供疾病管理知識及支援。其中第一層預防——健康推廣、諮詢及輔導服務尤其重要,中心會舉辦名為「站穩陣腳」的防跌小組項目,為市民評估跌倒風險,並透過各類型的活動傳授防跌知識及訓練。
項目由跨專業的醫護人員主持,為有跌倒風險的長者提供各項指導及協助,包括:
- 護士:評估跌倒風險、提供防跌知識
- 物理治療師:評估身體活動能力、肌肉力量;教授強化肌力運動,以改善關節功能及增強身體平衡力
- 職業治療師:評估長者身體功能,檢視並建議如何改善日常生活模式和起居習慣等。需要時會教導長者使用輔助器具或調整家居環境
- 營養師:指導長者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鈣質、鎂質、維他命D等,以維持骨骼健康及預防骨質疏鬆症
- 中心亦會鼓勵曾經跌倒的人士,透過培訓成為健康大使,分享經驗,推廣防跌知識及技能,建立鄰里互助網絡,持之以恆地做運動和採納健康的生活模式,帶動全民不倒翁。
3個月康復計劃 出院後延續護理
地區康健中心會讓髖骨骨折的患者參加為期約3個月的「髖骨骨折社區復康計劃」,讓病人出院後在社區中延續護理,以鞏固復康治療的效果。計劃內容包括個別的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營養諮詢等服務,還有防跌訓練及教育,幫助病人盡快融入社區,恢復正常生活。除此之外,護理統籌主任(註冊護士)會為病人統籌各種服務,並會按需要透過電話或接見跟進,確保病人在社區安全及健康地生活。病人互助小組則鼓勵病友彼此支援。
除照顧病人的需要,中心醫護團隊亦會提供服務予照顧者,教導照顧技巧及壓力的處理。若病人或照顧者需要其他的社區資源配合,地區康健中心會因應需要轉介相關服務,讓照顧者身心得到支援。
相關文章:
長者一跌 斷髖骨手尾長 依從練習 戒除惡習 重拾活動能力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