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訊】俗稱「粉紅色消毒藥水」的氯己定(chlorhexidine)消毒藥水,是不少人家居急救箱中的必備品,在近期反修例運動衝突中,前線醫護也常常隨身帶備。然而粉紅色消毒藥水近日卻驗出含菌;原來濃度低於2%的氯己定消毒藥水並不受監管,消毒藥水變成「超毒藥水」。
粉紅色消毒藥水接連被驗出含菌,是否要禁用?
在急救現場,如何為傷者清洗傷口?
洗傷口,不少人會想到用生理鹽水和消毒藥水。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表示,急救其中一個目的是防止傷勢惡化,包括減低傷口受感染的風險,「用流動清水、生理鹽水或消毒藥水處理傷口,都可減低傷口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出,粉紅色消毒藥水含有低濃度氯己定,可殺滅多種細菌,包括革蘭氏陰性細菌。另一款黃色消毒藥水,同樣含有氯己定之外,還多了西曲溴銨(cetrimide),主要針對革蘭氏陽性細菌。由於常見致病菌大都是革蘭氏陰性菌,所以粉紅色消毒藥水較為常用。
碘酒太「揦」阻癒合 不宜洗傷口
蕭粵中補充,常見的清洗/消毒劑有碘酒、生理鹽水、氯己定消毒藥水,各有不同的功用。「一般來說,不會在傷口使用碘酒,不但好『揦』,還會破壞傷口的組織,有礙傷口癒合。」碘酒可作手術前的皮膚清潔,譬如胸腔引流術,需要在肺部插入導管,因此要確保皮膚表面清潔,以降低手術後傷口感染的風險。
傷口感染 消毒藥水較生理鹽水合適
至於使用生理鹽水或消毒藥水清洗傷口,蕭粵中說兩者引致感染的風險沒太大差別。對於沒有受感染的傷口,用生理鹽水冲洗已足夠;若傷口已受污染或感染,又或者是高危傷口(如穿透性的傷口,即受傷深入真皮,甚至肌肉及器官),則使用消毒藥水較合適。另外要視乎病人本身的因素,免疫能力低的人士,尤其糖尿病、慢性疾病患者,傷口受感染風險較大。如果傷口相隔4、5小時才處理,受感染風險大增,用消毒藥水清洗效果較好,之後再找醫生覆檢和跟進。
無清洗/消毒劑 可用未開封蒸餾水
倘若在街頭遇上突發情况,手上沒有生理鹽水或消毒藥水,可怎樣為傷者清洗傷口?蕭粵中建議,可用乾淨的流動清水,例如樽裝蒸餾水,將表面的污染物冲走。生理鹽水、蒸餾水、自來水,哪樣用來清洗傷口較好?「最理想是用生理鹽水,因為經過消毒。理論上,在沒有生理鹽水、蒸餾水的情况下,自來水亦是一個選擇。香港的自來水基本上都乾淨,除非流經老化的水管。」不過若以樽裝蒸餾水清洗傷口的話,必須使用未開封的;若使用曾飲用的樽裝水洗傷口,因口腔有不少細菌,可能引致細菌感染。
輕微割傷 清水冲洗貼膠布便可
香港紅十字會醫護服務部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補充,一般創傷包括割傷、撕裂傷、擦傷、挫傷等,按照傷口出血的嚴重程度分類,急救程序亦有不同。對市民大眾來說,用清水清洗傷口是最簡易的程序。至於受過專業訓練的急救員,會視乎傷口狀况而決定用清水、生理鹽水,或消毒藥水清洗傷口。
以輕微割傷為例,譬如被紙張鎅到手指,可用清水冲洗傷口,確保傷口沒有異物,之後貼上膠布便可。至於出血量多或較深的傷口,以清水冲洗後,再用乾淨的敷料在傷口上用直接按壓法止血;然後利用卷軸繃帶將敷料固定在傷口上並施壓。急救只是暫時處理措施,建議傷口較大或出血量多的傷者求醫再作檢查。
「由於急救是暫時處理,所以我們的急救服務大多會先用清水或生理鹽水。除非經過專業判斷,譬如是很深、很髒的傷口,急救員認為需要即時消毒,才會使用消毒藥水。」戴穎嫻指出,雖然消毒藥水具有殺菌功能,但同時有可能把幫助癒合傷口的正常細胞一併殺死,影響癒合。因此,應依照傷口的狀况選擇合適的清洗/消毒劑。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知多啲:睇標籤揀粉紅消毒藥水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