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乙肝孕婦產後,還需要定期覆診嗎?
答:早前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受訪的乙肝攜帶孕婦中分別有86.4%和52.6%,在懷孕中途及產後沒有定期為乙型肝炎覆診。
乙肝攜帶孕婦無論在懷孕期間抑或是產後,都應該定期覆診。在懷孕期間,乙肝病毒指數高的孕婦應接受抗病毒治療,以減低垂直傳播風險。但很多孕婦覺得乙肝對懷孕沒有特別大影響,忽略了常規檢查。但其實不論是否懷孕,乙肝攜帶者患上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風險都較高,所以應該定期接受抽血、肝酵素、超聲波等檢查,監測肝臟情况,一旦發現早期病徵,及早接受藥物治療可延遲併發症出現。
毋須提早驗提早食藥
問:為降低嬰兒感染風險,孕婦應否盡早檢測乙肝病毒指數?盡早用藥?應否在懷孕前服用抗病毒藥?
答:研究顯示,病毒指數在整個妊娠期內變化不大;因此,孕婦可在懷孕第12至14周檢驗病毒指數,或者待第28周時檢驗亦可。文獻指出,在28周開始服食抗病毒藥已可將傳播風險降至接近0%,所以不用先服食抗病毒藥才準備懷孕。再者,未知什麼時候能懷孕,長期服藥就不太划算了。
剖腹順產 感染風險相若
問:孕婦若是乙肝攜帶者,剖腹產還是順產好?
答:胎兒感染途徑,估計可經胎盤傳送,或在抽羊水檢查時感染;另外,大多數是在分娩時接觸到母親分泌而感染。乙肝病毒存在於陰道分泌,理論上經陰道生產,嬰兒就有可能受感染。不過,只要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和注射免疫球蛋白,即使是病毒指數較高的乙肝孕婦,無論剖腹產還是順產都不影響嬰兒感染風險。
專題系列文章
- 【精神健康】港學童睡眠時間不足 睡眠失調影響情緒及學業 中大研AI改善
- 【精神健康】專家:男士多怕尷尬 家事、壓力不願求助 籲勇敢踏出第一步
- 應對過敏症學童病發 家校合作過敏反應應對方案 處理緊急狀况
- 【開學在即】陪伴孩子閒談減焦慮 提升學習適應力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
- 調查:逾四成濕疹患者稱過往治療無效 港大推無副作用保濕霜 減誘發免疫反應
- 測試2款學生鞋致癌物「六價鉻」超標 消委:腳沾濕有敏感紅疹應停穿
- 衛署: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模式及控制方法相同 三級應變機制亦適用
- 基孔肯雅熱病毒病徵可持續7至10天 無特效藥 嚴重或用類固醇(醫言有理)
-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