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病人有時會有疑問:如果心口痛,應該看家庭醫生還是心臟科醫生?在答這條問題前,先分享一個個案,讓大家從中了解家庭醫生的角色。
阿明40歲,跟太太有一個兩歲大兒子。他沒有吸煙飲酒習慣,身體狀况良好,但好少做身體檢查,也沒有固定的家庭醫生。近日阿明求診,說感到左邊心口附近有間歇性輕微至中等的痛楚,但又說不出具體痛楚位置。痛楚沒有延伸或轉移,有時呼吸不暢順或需要用力呼吸,沒有頭暈或肚痛。詢問了阿明的病歷、做了身體檢查,結果除了體重指標(BMI:28)和血壓(148/92 mmHg)稍高,其他生命表徵和心電圖都正常。
沒有明確診斷結果,令阿明心裏不安,要求進一步檢查。醫生為他安排照肺、抽空腹血液檢查,翌日覆診。由於當時他的徵狀不像心肌梗塞,因此毋須入院,但我叮囑如痛楚延伸,出現心絞痛、氣促,便要立即去急症室。
覆診時發現,阿明左邊心口有紅點和水疱,診斷為生蛇。生蛇成因多數是免疫力低,可以是壓力引起。除了照常處方藥物,我亦主動了解他壓力由來,得知他過去一年感到壓力很大,經常失眠、緊張、心情差、反覆胃痛。之前有看醫生,建議過照胃鏡、超聲波,但阿明沒有即時作進一步檢查,最後亦不了了之。
事實上,阿明因為睡眠質素差,引致專注力下降、記性差;加上兒子出世後變得忙碌、煩躁,常跟太太吵架,又沒有太多朋友及家人支持;他開始對事物失去興趣、胃口減少、體重下降,生理心理上都顯示他患上中度以上焦慮症。曾有醫生建議轉介精神科,阿明拒絕了。
生理心理全方位 找出病因
我除了幫他做心理輔導,處方藥物紓緩失眠外,亦了解到阿明擔憂身體狀况,為他度身訂做了一個合適體檢計劃,除了基本檢查外,還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和幽門螺旋菌的吹氣測試。
第二次覆診時,我為阿明詳細解釋檢查報告。生蛇雖已好轉,但胃痛和火燒心持續,於是為他轉介了腸胃科醫生;心情和睡眠也因為心理輔導和藥物得到改善,我建議他繼續覆診及服藥。
從阿明的例子,大家會明白到家庭醫生的治病方針,是嘗試從生理、精神等方面全方位幫助病人,徹底找出病因。
文:趙志輝(中大醫務中心家庭醫學診所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