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但梁美儀提醒,大家切勿因此定論海水蟹比淡水蟹更安全。他解釋,如寄生在海水蟹表面的寄生蟲,長期接觸海水環境,一旦進入類近淡水環境的人體時,因無法適應滲透壓,致細胞爆裂而死亡;但寄生在蟹內的寄生蟲,環境與人體內環境相若,因此進食海水蟹,仍有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巨大海水蟹 累積較多污染物
陳偉強(受訪者提供)
除了寄生蟲,近年亦屢次爆出大閘蟹二噁英超標的新聞,令大家卻步。外科專科醫生陳偉強表示,二噁英為一組環境污染物,分別經大自然及工業過程產生,一旦進入人體,需約7至11年方能分解約一半的污染物。他又指,二噁英經食物鏈累積,動物在食物鏈中佔愈高位置,二噁英的積聚程度便愈高。
梁美儀指出,海洋廣闊,稀釋能力較強,理論上接觸污染物的風險較低;但體積較巨大、年紀較長的海水蟹體內會累積較多污染物。至於淡水蟹受污染的風險,梁指不可一概而論,需視乎養殖場的鄰近環境,假若養殖場鄰近民居、河道或焚化爐,污染物有可能隨雨水流向養殖場,令蟹類吸入污染物。二噁英易被脂肪組織吸收,梁補充,如果蟹農餵飼含動物內臟的廚餘,不排除動物內臟曾吸收二噁英,污染蟹類。
研究:二噁英或影響幼童發育
小心假蟹——秋風起食大閘蟹,不少店舖標榜出售「陽澄湖大閘蟹」,但是食安中心早前表示,現時香港並無輸入陽澄湖大閘蟹的紀錄。(資料圖片)
陳偉強表示,根據世衛研究,人體長期接觸二噁英,會損害免疫系統及神經系統發育。他引述今年日本與越南研究人員發表的研究,追蹤288對居於越南二噁英污染地區的母子,為期兩年,並與120對居於未受污染地區的母子作對比研究:結果顯示,如兒童暴露於二噁英濃度較高的環境,語言表達能力較弱。陳指出,胎兒及幼童對二噁英較敏感,研究反映二噁英或影響幼童的發育。
冰鮮不能殺菌 忌生食久放
面對寄生蟲、二噁英威脅,市民如何放心食蟹?梁美儀指出,近年坊間興起韓國醬油蟹,此種食法容易感染寄生蟲,即使生蟹經冰鮮處理,亦不能殺死細菌,因此應避免進食生蟹及存放過久的蟹。
至於普遍存在於人體及環境的二噁英污染物,梁表示市民毋須過度恐慌,如每年只食一兩隻大閘蟹,體內攝取的二噁英濃度不至超標,「我覺得淺嘗便是最佳的風險管理。尤其蟹膏為脂肪組織,特別容易吸收污染物,淺嘗便好」。
文:鄧安琪、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