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農曆新年快到了!節日期間親友相聚,原本是快樂的事情,但原來好一部分人會在相聚期間感受到壓力,甚至因而外遊避年。
好意關心惹尷尬反感
長輩出於關心,在見面時免不了會關心一下年輕人的近况,熱門問題圍繞着年輕人的事業和感情。新工好唔好做?人工好唔好?近來有沒有拍拖?相信大家對這些問題心裏亦有一番感受。這些表面上是很「皮毛」的話題,但裏面其實牽涉很多個人感情。這些個人感情有時候連自己也未及好好處理,更不要說在各親戚面前「交代」了。
除了話題本身的敏感程度,當長輩「關心」了某人,大家的耳朵也自然地「豎起」,注意力瞬間落在「受訪者」身上。即使話題不是特別敏感,面對這種被聚焦的感覺,很多人也會覺得尷尬,變得表情僵硬,不知怎樣應對,有時甚至會產生不滿、憤怒的情緒,覺得長輩在侵犯其私人生活。
敏感度不足 初一變赤口
再者,近日社會氣氛撕裂,親友在社會問題上的看法可能分歧頗大。當某個親友在眾人面前以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其他人也得被動地接收信息。這時候,張力便漸漸累積,輕則是大家不願溝通,重則引起爭論,使氣氛緊張尷尬。
不同年紀的人,對透露自己近况、想法等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大家即使是親友,我們亦很難預計對方是否願意跟我們討論自己的事情。其實查問親友近况,原意是表達關心,但如果沒有注意對方的接受程度,便會被誤解為「八卦」,弄巧反拙。而不同年紀的人,因為成長背景不同,價值觀不一樣亦是十分正常。即使每人也有表達自己意見的自由,但若選擇了錯的場合或錯的對象,便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情况。
農曆新年本是讓親友相聚的好時機,但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便要考考大家對別人感受的敏感程度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注周】耐藥性威脅迫在眉睫 衞生署籲守護抗生素療效
- 許樹昌:H3N2病毒變種傳播力再提高 恐夏冬流感重疊 或需購南北半球疫苗
- 【器官捐贈】生命躍動 重燃希望 開啟對話 讓器官捐贈大愛延續
- 【流感】非感冒般簡單 ! 嚴重併發症可致長期身體損傷
- 【香港基因組計劃】3類個案進行全基因組測序 助精準辨病因做個人化治療
- 【糖尿病】追蹤逾2萬患者數據 預測接受強化治療 50多歲可延6年壽命減住院
- 基孔肯雅熱首錄本地個案 病毒載量高 防護中心:有發燒、關節痛等病徵要求醫
- 私營診所規管邁新篇章 病人安全權益添保障
- 【世界骨質疏鬆日】30歲後骨質流失快 骨骼變脆弱、易骨折 4重點防無聲疾病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