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三波新冠病毒疫情逾36%患者為65歲或以上長者,3日內有3名長者死亡。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籲未來一兩周長者盡量勿外出。另外,伊利沙伯醫院A6病房繼同病格有3名女病人染疫,該病房昨多一名居於慈雲山的病人服務助理初步確診,院方初步調查相信她與院內感染群組無關,但該職員昨午曾上班,曾接觸病人及職員人數暫不明。
確診慈正邨婦 曾赴教會與教友共膳
本港昨多19宗確診,累計升至1588宗確診及1宗疑似,另有37宗初步確診。14宗本地個案中一半源頭不明,包括一名慈正邨49歲家庭主婦,潛伏期曾到教會並與教會朋友共膳。
伊利沙伯醫院A6病房首名確診的92歲婦7月12日凌晨入住,同晚對病毒呈陽性。同病格窗邊病牀77歲婦前日確診,首名確診婦對面牀的64歲癌症女病人亦初步確診。院方為62名曾接觸患者的醫護檢測,暫30人呈陰性。
病房助理曾休假料無關群組 昨有上班
該病房一名病人服務助理昨對病毒呈陽性。伊院昨晚稱該職員7月10至14日沒返醫院,7月12日因上呼吸道感染徵狀到急症室,首次對病毒呈陰性,昨午上班並自願檢測,結果呈陽性。據該院初步調查,首名確診婦7月12日入院,即院內出現感染個案期間該職員正休假,相信她與院內感染群組無關,未有證據顯示她工作期間感染院內病人。
張竹君說,曾與第二名確診的77歲婦在佛教醫院同一病格的一名女病人,出院後返紅磡寶其利街的文化村專業護理安老院,獲安排住單人房隔離。文化村表示,收到佛教醫院通知後即時將負責照顧該院友的兩名員工隔離,昨收到伊院通知稱該院友初步呈陰性。
醫局擴闊入院篩查至高風險者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表示,會擴闊入院篩查至高風險者,包括慈雲山居民,即使入院時沒流感或新冠病毒病徵仍會安排檢測。至於會否為所有入院長者檢測,他說要視乎檢測能力,冀先集中高危群組。
有32名院友染疫的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有限公司昨多一名57歲男院友初步確診。本月9日入院的90歲女院友(第1350宗)昨午在東區醫院離世,為3日內第二名離世院友。劉家獻稱她有心臟病及糖尿病,起初情况穩定,前日轉差。
7月12日確診89歲男患者(第1450宗)昨晚離世,他居於彩輝邨彩華樓,有長期病患。翻查資料,10名離世患者中8人為長者,最少5人患糖尿。劉家獻說年長及有長期病的人感染新冠肺炎後易有併發症,死亡機率較高。
自7月5日起,238宗本地個案中87人為長者,佔36.6%。張竹君提到,明白很多長者平日會外出買餸或飲茶,但希望未來一至兩周盡量留家,若要買餸可由家人或子女代勞,並呼籲家人留意長者健康,倘不適要盡早求醫。
專題系列文章
- 研究:弱勢家庭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焦慮傾向、學業壓力較高 倡納風險識別因子
- 5.5「手部衞生日」 緊記適時到位潔手習慣 正確潔手7個步驟
- 【肝癌治療】無創組織碎化治療是什麼?養和5月初進行首個治療
- 防護中心:本港新冠活躍程度創近半年新高 籲接種疫苗
- 【精神健康】長者社交孤立比率升至45% 超全球疫情時比率 「無獨有偶計劃」助減孤獨感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