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府將推行全民自願參與的普及社區檢測,特首林鄭月娥承認疫情減緩,市民沒很大積極性參加。中大專家許樹昌認為,普及檢測要有三分之二人口參與才有代表性,才能找出隱形傳播,全民檢測無居家令配合下,成效已「打第一次折扣」;如檢測前放寬防疫措施,成效將「再打第二次折扣」。
許憂放寬防疫「成效再打折」
繼早前先遣隊成員到港,昨再有50名「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成員抵港,助展開全民檢測。林鄭月娥昨宣布檢測計劃時沒預算參與人數,說只盼讓市民「願檢盡檢」,承認當市民見確診下降,擔心減少,沒很大積極性檢測「是人之常情」,她和高官會率先檢測,籲市民放低個人考慮,為香港盡早走出疫情而接受檢測。
港府不會等全民檢測後才放寬防疫措施,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無居家令下的全民檢測成效「打了第一次折扣」;如再放寬措施,例如提早放晚市堂食鼓勵更多人外出,將增爆發風險,令全民檢測成效「再打第二次折扣」。他形容參與人數愈多愈好,最少三分之二市民(約500萬人)檢測才有代表性,盡快找到隱形個案。他早前在商台表示,若最終僅100多萬人參加,仍會有很多隱形傳播找不到;他自己已經中大報名,打算請假兩天參與採樣。
早前普通科門診、安老院、司機、食肆、街市等檢測計劃,確診比例介乎0.003%至0.24%。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商台節目表示,對於全民檢測對防疫有多大角色,他有很大疑問,稱武漢、深圳等地都不是透過全民檢測控疫。
專題系列文章
- 【腦癇症】機械臂微創手術確認癲癇病源 免開顱更精準 手術時間減半
- 【罕見病】子7歲確診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 活動能力漸失不自怨 母:他是我老師
- 【Monday Blues】研究:在職與否焦慮星期一引發皮質醇高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風險
- 【躁鬱症】研究:鋰劑可安全應用於躁鬱症治療 副作用發病率低
- 中風病人無法吞口水 以「內窺鏡吞嚥練習」 兩月可拆胃喉
- 醫生:肺癌破壞肺結構致功能受損 一旦感染可致急性呼吸衰竭
- 慢病共治逾13萬人接受「三高」篩查 四成確診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
- 首間婦女康健服務「樂妍站」提供子宮頸癌和乳癌篩查 64歲或以下須先做會員
- 日本百日咳持續蔓延 今年至今感染人數已達去年全年5倍
- C組輪狀病毒港首見 或致腹瀉等急性腸胃炎症狀 袁國勇:避食未煮熟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