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疫情下市民多留家抗疫,香港防癌會調查發現,受訪者在疫情間減少運動及多叫外賣,近三成半平均增磅逾3.6公斤。防癌會認為增磅情况驚人,並稱缺乏運動及三餐多油多紅肉,均增患癌風險,建議市民多做運動及選多菜少油外賣。
緩和時3/4報復式外食
防癌會11月以問卷訪問1094人,近七成因疫情改變運動及飲食習慣。近三成半受訪者體重較疫情前增加,31%男性平均增磅4.2公斤,35%女性則平均增加3.6公斤。
受訪者在疫情前每周平均運動2日,但疫情嚴重時近半數減少運動,每周平均只運動0.8日。減少運動者中更有38%無做運動。飲食方面,近六成半受訪者增加外賣次數,七成半在疫情緩和時報復式外出用餐,約兩成半外出用餐進食分量較平常多。
防癌會稱驚人 籲在家運動
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表示,受訪者增磅速度驚人,一年增磅數公斤屬「幾緊要」,估計因市民少運動、多進食有關;而外出用餐多油及多肉,容易致肥。
廖提醒,長期久坐者增加患上子宮內膜癌、腸癌、乳癌及肺癌的風險,亦增因患癌致死的風險。
他建議市民在家中做瑜伽、步行、拉筋等運動,感到心跳加速、微熱出汗便可,亦可將多站立、做家務當作運動。成人每周最少150至300分鐘中度至強度運動,小童應每天運動一小時。
聖誕將至,很多人愛享用大餐。廖建議外賣族要選多菜、低油的食品,海鮮類較紅肉健康,在叫外賣前花點心思,食得健康兼減低患癌風險。
專題系列文章
- 【前列腺癌】全球首項研究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 晚期患者有選擇 養和:3年100%存活 零嚴重副作用
- 【抗癌】李宗偉電療33次戰勝鼻咽癌 運動對癌症治療發揮關鍵效用
- 【女性癌症】乳癌、子宮頸癌 癌症篩查及早發現癌前病變 提升治癒率
- 乳癌關注月 提高警覺預防乳癌 早識別、早介入 提升治癒率
- 晚期胃癌難治療?拆解新研發免疫藥物成效
- 舌癌早期病徵隱晦 無故拒絕進食或痱滋久久未癒 須及早檢查口腔
- 甲狀腺癌:港第九大常見癌症 了解更多放射性碘治療
- 【女性常見癌症】乳腺癌術後常見併發症 淋巴水腫可數年後發生 治療方法知多啲
- 【肝癌】料2050年新症翻倍 酗酒、脂肪肝致肝癌比例升 六成可預防
- 不正常的皮膚痣或斑 擔心變黑色素瘤?5個ABCDE特徵盡快求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