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很容易出現疲倦、貧血,甚至腎功能下降等問題,很多人以為只是一般老人病,但其實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先兆。養和醫院血液科及細胞治療中心主任、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在明報副刊網上講座分享時指出,多發性骨髓瘤是大眾較少提及的血液癌症,但發病情況並非罕見。香港每年新增數百名骨髓瘤患者,當中以65歲以上長者最多,需接受混合藥物治療,以控制病情。
血液癌症分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癌及骨髓瘤。梁醫生指出,多發性骨髓瘤亦稱漿細胞骨髓瘤或漿細胞瘤,但它並非原發於骨髓細胞,而是由於淋巴細胞出現變異所致。他解釋,人體內有不同種類的淋巴細胞,正常的B淋巴細胞會轉化成不同的漿細胞,製造抗體抵抗病毒及細菌。但當漿細胞變成惡性細胞,就會不停繁殖生長,並喜歡依附在骨髓,因此影響骨髓造血,引致貧血,甚至令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下降。
相關文章:人到中年周身骨痛、持續疲倦、尿頻? 了解多發性骨髓瘤5大徵狀及併發症
骨髓瘤有四類常見病徵,可統稱為「CRAB 」,即是會引致血液內的鈣含量上升、腎功能受損、貧血及骨痛等,由於這些都是長者常見毛病,因此很容易被忽略。梁醫生還指出,不正常的漿細胞仍然會產生抗體,但這些稱為「副蛋白」的抗體並沒有消滅病毒的作用,卻會令體內的正常抗體數量減少,因此會容易引起感染,常見是引致肺炎。骨髓瘤屬於慢性疾病,惡化速度緩慢,有可能在體內長時間潛伏,直至驗身時才發現。梁醫生指出,目前九成以上患者的病因不明,一般估計與過度疲勞或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有關,所以有免疫系統問題或慢性病的病人,可能會較容易出現骨髓瘤。大多數骨髓瘤患者是透過身體檢查發現病情,例如在檢查中發現無故貧血、腎功能下降、紅血球沉降率ESR(反映身體炎症反應的指數)水平高、血鈣及球蛋白上升等。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