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余醫生續指,腦腫瘤的病徵多樣性比想像中廣泛,會因應位置、體積及生長速度而各有不同。例如出現在右額葉,可能會影響情緒及性格,引起頭痛及腦癇;若出現在左顳葉位置,會影響語言、表達及記憶能力,也有機會引致幻聽或幻覺;如果出現在頂葉,或會引致半身偏癱。
此外,腦的底部有12對腦神經,若腫瘤影響顱底的神經線,例如第一對會影響嗅覺、第二對會影響視覺等。曾經有病人逐漸失去嗅覺但不自知,或未有理會,到出現食慾不振及消瘦時,才發現是由腦腫瘤引起。
相關文章:腦腫瘤逾150種 徵狀多變頭痛非必然 良性惡性治療方法大不同
臨牀「望聞問切」及影像掃描助診斷
由於腦腫瘤病徵高度多樣性,余醫生指出,醫生須高度警覺性,透過臨上「望、聞、問、切」了解病人病歷及情況。如有需要,會安排腦部影像掃描,例如磁力共振掃描(MRI)、電腦斷層掃描(CT)。他舉例解釋,較細小的腦下垂體瘤或聽覺神經瘤,未必可單靠常用的掃描便能發現,因此醫生須從臨上了解病人的徵狀,再詳細考慮檢查及掃描方案,例如是否要應用特定區域的磁力共振掃描。
此外,部分病人須要接受特定同位素正電子掃描(PET),為其癌症病情作出分類。如病人要接受外科切除手術,會同時做活組織切片檢查,進行病理分析,再配合近年的最新標準,進行分子與基因測試,有助未來制訂化療及標靶治療方案。
養和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余仲平醫生表示,腦腫瘤的病徵有高度多樣性,呈現的病徵未必令人聯想到與腦部有關,因此必須警惕。
相關文章:認識偏頭痛4大病徵 服止痛藥可了事?拖延治療影響控制痛症、減藥效
跨專科團隊 制訂個人化治療方案
雖然現時有很多國際指引及臨制訂治療流程供醫生或病人參考,但由於腦腫瘤種類繁多,須要為病人度身訂造個人化治療方案。余醫生解釋,治療選項須針對腫瘤狀況及分類來制訂,例如偶然發現、體積小的良性腫瘤,可作臨觀察及定期磁力共振檢查;惡性腫瘤或已引起徵狀的良性腫瘤,須要進行跨專科會診,很多時要進行外科手術,在安全情況下將腫瘤作最大範圍的切除,以紓解徵狀。另外,抽取組織作病理及分子分析非常重要,有助促進及制訂後續輔助治療;有需要亦可能會安排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化療合併放射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視乎情況考慮不同的治療配搭。
腦部掌管著人體不同功能,手術會有一定風險,對人體造成影響。余醫生表示,現時可利用科技令手術變得更安全,例如透過神經導航進行定位,由於它精準至腦內任何一個部位,施手術的範圍可更準確;同時可利用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在手術時留意神經系統變化。
由於靠近神經線及大血管的腫瘤不可完全切除,餘下腫瘤須進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例如應用伽瑪刀或導航刀。另外,應付難度高的手術,可以採用團隊式做法,同時有兩位神經外科醫生進行手術,有助更有效應對突發事件;也應參考航空界的安全飛行方案,在手術前核對安檢項目。另外,手術室內參與的任何醫護人員可主動提出意見,不再由一位醫生完全主導,冀令手術更安全。
病人在手術後要經歷長時間化療、放射治療及覆診,很多時會對後遺症及復原感到憂慮,所以腦神經系統復康也很重要。余醫生坦言,即使是良性腫瘤,亦未必可以完全切除及根治,目標可能是紓緩病情及延長存活期;至於晚期惡性腫瘤,醫生會盡力為病人減輕痛苦,一起走過艱苦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