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是負責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若不幸患上胃癌,需視乎腫瘤位置和癌細胞擴散程度,決定患者是否要接受部分或整個胃部切除手術,亦可能同時需要切除其他主要的消化器官,例如肝膽、小腸,甚至要進行腸胃繞道手術。接受胃部手術後,病人的消化和營養吸收難免受影響,注意飲食調整四部曲外,營養師提醒患者應盡量少食多餐,確保飲食上可攝取足夠營養,但要避免攝取過量碳水化合物、高糖分及高脂肪食物。
相關文章: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胃癌病人全胃切除後食物直入小腸影響營養素吸收、易上吐下瀉
養和醫院營養師莫穎姍表示,胃部乃消化系統的「緩衝區」,除了儲存食物外,也會攪拌、研磨、混合胃液消化食物,之後食物才到達小腸慢慢吸收其養分。如果患者切除部分胃部,甚至整個胃部,進食後食物便會直接進入小腸,失去胃部作緩衝,導致較難吸收鐵質、鈣質、葉酸等微量營養素,或會引致營養不良。
全胃切除的患者亦可能出現「傾倒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手術後病人一般都會進食流質碳水化合物,但當食物直接流入小腸,有機會引致反胃和嘔吐;同時由於大量水分突然進入小腸,容易造成腹瀉。因此莫穎姍建議病人在完成胃部切除手術後,以少食多餐形式進食,避免上吐下瀉的問題,進食後亦應避免立即飲用水或湯等飲料,否則會令食物及水分加快進入腸道,令腹瀉情况惡化,她建議在進食後應休息30分鐘至1小時,之後才喝飲料。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