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遇溺發生的地點不局限於泳灘和泳池,即使在家中也有機會引起遇溺意外,不容輕視。
一桶水已可引致遇溺風險
世界衞生組織亦指出,只要是有水屯積的地方,都可引致遇溺風險。遇溺發生的地點並不只局限於泳灘和泳池,就算在家中擺放的一桶水,也有機會引起遇溺意外。此外,捕魚、划艇等與水相關的工作或活動,或遠足經過溪澗,同樣都有遇溺風險。
預防遇溺的建議
縱使危機處處,只要大家作出預防措施,不少遇溺意外已可避免發生。衞生署參考本港的實際情況,為市民提供一些預防溺水的建議:
– 學習游泳;及
– 學習拯救遇溺人士的心肺復蘇法,這種急救方法有別於處理其他類型心跳停頓的心肺復蘇法。
- 改善家中隱藏的危機,例如於儲水位設置屏障,小心看管兒童,並留意有特別需要的家庭成員進出浴室;及
- 保持警惕,看管或照顧家中較易跌倒或暈倒的成員。
- 了解個人能力,掌握該活動所需的技能,並使用適當裝備;
- 如有健康問題,應先諮詢醫生意見,了解自己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參與活動;
– 避免飲酒;
– 切勿服食毒品;及
– 在惡劣天氣下,特別是當香港天文台發出對水上活動安全有影響的天氣警告(包括颱風、雷暴、暴雨、強烈季候風及水浸警告)時,避免進行水上活動;
– 了解進行水上活動的環境和設施,以及活動的存在風險;
– 在有救生員當值時進行水上活動;
– 在計劃需經過河流或溪澗之水上活動或遠足時,瀏覽香港天文台網站,以了解相關信息;及
– 看管兒童,陪伴長者。
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此外,本地2019冠狀病毒病仍然活躍。政府呼籲仍未完成接種首三劑疫苗的市民,以及未按專家建議接種加強劑的高風險人士,應盡快安排接種,以保護自己及家人。
撰文:衞生署非傳染病處科學主任(疾病預防)司徒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