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有關開始紓緩照顧的合適時間,大致分為新舊兩個觀念(見主圖「根治療法×紓緩照顧」)。
相關閲讀:世界安寧療護日 聆聽行動支援身邊病人、照顧者、臨終者 人人可出力
觀念轉變–根治療法和紓緩照顧,過去是徹底分割,兩者有先後次序;現在認為可以同時施行,令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療和照顧。(Inna Miller@iStockphoto/明報製圖)
舊觀念 根治無效轉介紓緩 如判死刑
舊觀念認為,根治療法和紓緩照顧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療法,需要徹底分割開來,當中並沒有任何共存或融合的可能。另外,這兩種治療方法有先後次序。大家試想想,一名癌症病人,醫生首先會嘗試用化療、電療、標靶治療和手術去根治他的疾病,但當上述治療都用盡並且毫無效果後,醫生才會建議轉介病人往紓緩照顧。在這情况下,實在不難理解為什麼當病人和家屬聽到紓緩照顧就等同判了死刑。曾經聽過一些從事紓緩照顧多年的前輩分享,當年有些病人和家屬知悉要轉介往紓緩病房後,會變得非常激動、大吵大罵、情緒崩潰。
最佳照顧–當病人患上難以治癒的疾病,不需要去到末期,都可以開始紓緩照顧,目的是給予最好和最有尊嚴的照顧。(設計圖片,FatCamera@iStockphoto)
新觀念 同時施行 沒有衝突
在經過很多不同背景專業人士的努力和推動下,紓緩照顧獲得更清晰的定位和價值。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根治療法和紓緩照顧可以同步施行,例如一名癌症病人可以一邊接受紓緩照顧,同時間繼續接受化療和電療。兩者不但沒有衝突,甚至可以互補不足,從而令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療和照顧。圖中可見,兩套治療方法會以兩個三角形共同出現,兩者的比重會隨着病人健康狀况而逐漸改變。在最初時候,紓緩照顧比例較低,根治療法比例較高;但當病人的情况愈趨嚴重,兩者比例就會逆轉。
相關閲讀:【紓緩治療】插鼻胃管或舒適餵食?面對吞嚥障礙、晚期病人不願進食…怎辦?
你是最重要的 有品質活到最後一刻
至於何時才適合開展紓緩照顧?舊觀念普遍認為是無計可施後,由醫生決定和轉介;新觀念則認為只要病人證實患上一個難以治癒的疾病(例如器官衰竭和癌症,但不需要去到末期階段),而他希望有方法減輕因疾病或治療帶來的痛苦和不適,就可以開始紓緩照顧。提出紓緩照顧的人可以是醫護人員,亦可以是病人,當中最重要是,這是一個經過雙方溝通,彼此都認為有正面效果的共同決定。
紓緩照顧絕非因察覺病人時日無多,為了節省資源所作的消極決定。相反,從事紓緩照顧的團隊都明白,人類永遠不能戰勝死亡,因此更要積極爭取時間,在病人離世前給予最好和最有尊嚴的照顧。被譽為紓緩照顧之母的英國人西西里·桑德斯(Cicely Saunders)曾經說過以下一番話,我認為很能夠代表紓緩照顧的信念和使命。
「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即使活到最後一刻,你仍然是那麼重要!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詳逝去,但也會盡一切努力,讓你有品質地活到最後一刻。」(You matter because you are you, and you matter to the end of your life. We will do all we can not only to help you die peacefully, but also to live until you die.)
文:梁梓敦(安寧服務社工)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