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用藥物–紅斑狼瘡(lupus)病理是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引發各種炎症,類固醇和免疫調節劑是常用的藥物。(digicomphoto@iStockphoto)
逾60%亞洲病者併發腎炎
香港大學臨牀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腎病科專科醫生葉逸軒表示,儘管長期使用類固醇有很多副作用,但仍屬於紅斑狼瘡的標準治療。以紅斑狼瘡引起的腎炎為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症可攻擊身體每一個器官,當中最嚴重併發症包括腦炎和腎炎。亞洲的紅斑狼瘡病人,超過60%會併發腎炎(西方約40%至50%)。紅斑狼瘡初次發病年齡以15至40歲為主,年輕病人免疫系統較活躍,併發腎炎風險更高」。
紅斑狼瘡腎炎表徵包括水腫、蛋白尿,顯微鏡下會看見小便有很多紅血球,小部分病人甚至出現血尿。有些人在驗身抽血時發現腎功能有偏差,追查後才發現患有紅斑狼瘡。「一旦確診急性紅斑狼瘡,不論影響的是皮膚或腎等器官,現時標準治療都是使用類固醇加其他藥,例如抗癌藥或免疫抑制劑。」葉逸軒說。
然而類固醇的副作用始終是一大問題,所以醫學界一直都在研究不同方法取而代之,生物製劑是方向之一。葉逸軒形容生物製劑是一個重大突破,「尤其針對紅斑狼瘡腎炎,近年有生物製劑針對箝制B淋巴細胞活躍因子,令B淋巴細胞增生的活躍程度減低,從而減少它製造破壞抗體,也減少對紅斑狼瘡病人腎臟的破壞」。
葉逸軒(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生物製劑×標準治療 緩解腎炎
生物製劑對紅斑狼瘡腎炎病人的具體幫助,葉逸軒歸納5點:
1.臨牀研究發現,當生物製劑加上標準治療,病情緩解比率高於沒有使用生物製劑的病人。只要病情緩解並管理得宜,不少病人可正常生活
2.使用生物製劑病人,某部分免疫指標(辨別病情活躍度)比沒有用生物製劑的病人理想
3.針對長期預後,包括將來出現腎衰竭或慢性腎病的比率,比沒有用生物製劑的組別更理想
4.紅斑狼瘡復發比率,暫時所得數據顯示比沒有用生物製劑的病人低
5.用了生物製劑的病人,可以減少用類固醇
「通常生物製劑要配合標準治療一起使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有多個國際中心包括香港所參與的第三期臨牀研究顯示,在標準治療之上加入生物製劑,可提升療效而副作用不會增加。」葉說。
蘇晧表示,由於生物製劑的臨牀數據愈來愈多,國際最新治療建議已有明顯改變,「目標首先要紓緩病情,而同時間類固醇劑量不能太高。例如因加入了生物製劑,長遠使用類固醇的劑量由以前7.5mg降至5mg,甚至停用類固醇,在治療紅斑狼瘡來說是平衡了療效與副作用」。
蘇晧(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濕疹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知多啲:類固醇不能突然停用 生物製劑昂貴負擔重
生物製劑並非全無副作用,也有可能增加感染風險,但風濕病科專科醫生蘇晧指出,世界各地研究或臨牀資料均顯示此風險屬合理水平,毋須過慮,「反而應注意,雖然使用生物製劑有機會減少使用類固醇,但類固醇不能突然停藥,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人必須依照醫生指示循序漸進(突然停藥可能會因急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而導致嚴重或致命的併發症);也不要因類固醇有副作用就害怕使用,當病情需要使用類固醇時,它是十分有效」。
腎病科專科醫生葉逸軒亦指出,生物製劑暫時還不是完美答案。「它的醫學效用沒有什麼懸念,真正難處是價格。紅斑狼瘡病人使用生物製劑,一是自費,二是符合某些條件而獲得醫管局資助,但資助門檻並不低。若病人經濟條件充裕,可能沒有問題;若病人屬於經濟條件較差的階層,政府會包底;最困難是中間夾心階層,往往有需要卻未必能順利使用生物製劑。」
他續說,「在國際會議上也曾討論這問題,去到一些並不富裕的地方又怎樣呢?例如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病人能否負擔這些新藥呢?政府有否財力包底呢?若根本不能夠落地,藥物如何有效意義也不大。其實香港某程度也面臨同樣問題,當中涉及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一個社會究竟應撥多少資源資助某種病人使用相對較昂貴的藥,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根據資料,藥費視乎病情及不同醫生收費而定,私家專科醫生每月藥費約$30,000至$60,000;若獲醫管局安全網資助,一般每月$7,000至$8,000;另還有其他資助,例如聖雅各福群會社區藥房等。
文:謝志榮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