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石湖墟街市淡水魚檔東主林先生說,政府人員上月底曾到場派發印有關於乙型鏈球菌的單張,內容包括其病原體、病徵及傳播途徑等。單張顯示日期為2024年8月27日。(曾憲宗攝)
患者多於發病前曾接觸淡水魚
防護中心披露更多患者資料,27名病人當中沒有從事魚販、養漁相關工作,當中兩人需進一步確認病發前的暴露史,其餘在發病前皆曾處理或接觸淡水魚。兩名死者分別為75歲女及74歲男,當中一人有長期病患,而中心正向醫管局索取另一人的進一步臨牀資料。
中心綜合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及基因分析結果後,認為是次ST283群組與淡水魚有關,由於病人遍佈各區,認為受影響的淡水魚並非來自個別街市,而可能涉及批發層面。現階段調查發現個案曾到訪7區共14個街市,不排除涉及的街市會隨個案數字上升而增加。中心已聯同食環署加強相關街市的清潔消毒,並監察從業員健康狀况。
相關閲讀:扁桃腺炎症狀發燒咽喉兩側痛 勿混淆傷風感冒 積膿嚴重可致心臟受損
曾祈殷倡乙鏈列須呈報病 及時以抗生素治療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認為,政府可考慮將ST283納入《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內須呈報傳染病,要求所有醫生若發現懷疑或證實個案,須通知衛生防護中心,以作流行病學監察及控制。他又建議衛生署應盡早公布相關資訊,提醒市民感染乙鏈的病徵。他引述外國文獻稱,如患者未獲及時並適切抗生素治療,死亡率可達三成至五成。
醫衛局長盧寵茂昨呼籲巿民應戴手套處理淡水魚,以避免感染。本報記者昨早到石湖墟街市,不少魚販及市民都說不知乙鏈感染爆發,有買淡水魚的市民說不會戴手套處理淡水魚。
石湖墟街市昨仍見有市民徒手揀魚,包括揀鹹水魚(圖)。有淡水魚檔東主稱已盡量洗淨淡水魚,並提醒顧客回家戴手套處理。(曾憲宗攝)
有市民赤手摸魚 魚販:會戴手套 受傷難免
徐太稱每周會到街市買淡水魚一次,當得知乙鏈爆發奪命,她說:「係咩?我經常幫襯魚檔。」她說戴手套處理生的魚無法徹底清除魚鱗,不會考慮,笑言不擔心,但會盡量小心。淡水魚檔員工陳先生說工作時會戴手套,但切割淡水魚有時無可避免會受傷,「就算戴手套都會被魚鰭插傷」。
盧寵茂籲勿徒手碰 免食淡水魚生
盧寵茂昨提醒巿民不要徒手觸碰淡水魚,尤其若手有傷口就應戴手套,亦不要進食未經煮熟的淡水魚或淡水魚魚生,如有不適應盡早求醫,接受抗生素治療。他說,2021年本港亦曾爆發約50宗感染ST283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ST283本存在於環境中,尤其是淡水魚,當局是次經常規監察在醫院病例中發現個案,強調十分重視事件。
相關閲讀:乙型鏈球菌感染增9人 原因部分曾接觸淡水魚 可引發腦膜炎、敗血症 死亡率可達11% 預防感染乙型鏈球菌4個貼士
預防感染 3點要注意
衛生防護中心會向醫生發信,呼籲他們提高對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的警覺。要預防感染乙型鏈球菌(ST283),中心提醒,應經常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並經常保持手部清潔和適當處理傷口,尤其注意以下3點:
1.處理水產時應戴上手套:無論是水產或食肆的從業員、市民等,應避免徒手直接接觸水產或污水為減低感染風險;即使在選購水產時應避免直接觸碰水產,亦不應使用店鋪提供的毛巾。若雙手接觸過未經完全烹煮的水產,應盡快使用梘液和清水洗手。建議在家中處理水產時亦應戴上手套,處理有關食物後應充分潔手;
2.切勿進食任何淡水魚刺身、未經烹煮或未完全煮熟的淡水水產:若進食火鍋食物或含有水產的粥品,應確保食物徹底煮熟,食物的中心溫度須至少達到攝氏75度,以消滅致病菌;
3.雙手有傷口切勿直接接觸水產:若在處理水產的過程中造成傷口,須立即徹底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妥善覆蓋。若發現傷口感染,應立即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