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糖尿病患常見併發心血管疾病,港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若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即糖化血紅素(HbA1c)低於7%,可減低罹患肝癌和大腸癌風險約三成。參與研究的港大內科學系李國賢基金教授(腸胃學)司徒偉基說,醫生以往較少提醒糖尿病人患癌風險,建議患者參與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以及檢測乙型肝炎和定期驗血檢驗肝纖維化。
「有效控制血糖」指糖化血紅素低於7%
研究團隊利用醫管局數據,辨識2005至2013年間88,468名新確診糖尿病患者,並持續追蹤血糖等狀况,觀察期中位數為7.2年、最長13年,其中1229人(1.4%)確診大腸癌。團隊另辨識2001至2016年146,430名新確診糖尿病患者並追蹤狀况,觀察期中位數為7年、最長17年,其中1099人(0.8%)患上肝癌,1430人(1%)出現肝臟失代償,即有黃疸病、眼白變黃、腹水、肝昏迷等併發症,亦有978人(0.7%)死於肝病。
研究發現有效控制血糖的病人,即糖化血紅素(HbA1c)低於7%,可減低28%患大腸癌風險,亦可減低13%出現大腸瘜肉風險。患者若控制HbA1c低於7%,可減低30%肝癌風險、24%肝臟失代償風險及30%肝病死亡風險,高風險病人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帶菌者更可減低40%肝癌風險。
兩項研究均顯示HbA1c水平愈高,患大腸癌和肝癌風險亦愈高(見表)。研究已於國際醫學期刊《腸胃》及《營養藥理學與治療學》刊登。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