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植牙是目前代替缺牙的常見方法之一。然而,許多缺牙患者對植牙手術抱有顧慮,擔心手術風險和術後可能出現的疼痛、腫脹等不良反應。數碼化植牙技術的出現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精準的治療方案,大大提升了植牙手術的成功率和患者的術後體驗。

數碼技術摸清口腔情况
傳統植牙手術主要依賴醫生經驗和肉眼觀察,即使醫生技術嫻熟,仍難以確保每次手術都能將植體精準植入理想位置、角度和深度。一旦植體位置偏差,不僅增加手術風險,還可能影響後期牙冠的修復效果。 數碼化植牙隨技術發展應運而生,通過採集患者術前口腔數據,評估並模擬口腔實際情况,精準定位植牙位置,並在手術過程中通過即時引導和監控,顯著提高手術安全和精確度。
在臨牀治療階段,患者需先拍攝牙科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醫生通過三維影像清晰觀察植牙區域的骨密度、高度、寬度,以及周圍神經血管的分佈情况。同時,通過口腔內掃描獲取牙齦的詳細信息。將數據整合後,可為每名患者量身訂製精準的植牙方案。
AI標記解剖危險區
現時,人工智能(AI)技術的引入更進一步提升植牙方案的規劃水平。AI能夠清晰分割缺牙區域的骨骼、牙齦和神經管結構,標記出解剖危險區域,幫助醫生設計植體位置,並選擇合適的植體尺寸,從而輔助制訂更為精確的植牙方案。
手術過程中,醫生可以通過植牙手術導板或即時監測導航系統,精準引導植體植入,其精準度可達到1.5毫米至2毫米以下,顯著提高手術的準確和安全度。
相關閲讀:【假牙種類】「固定式」?「活動式」?了解各類型假牙 詳細評估助裝配
微創植入 縮短恢復時間
數碼化植牙技術不僅提升了手術的精確度,還在複雜病例中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後疼痛和腫脹反應。在此基礎上,微創植牙技術也得以實現;通過僅在牙齦上做微小切口即可完成植體植入,患者術後反應明顯減輕,恢復時間也大幅縮短。
文:王鳳(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牀副教授)(口齒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