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態失衡影響濕疹?益生菌愈多愈好?(腸道菌群與健康系列二)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陳教授,我的飲食習慣已經十分清淡,為什麼我的濕疹仍然沒有改善?」這名16歲少女同時患上了腸易激綜合徵及慢性濕疹。即使天氣又濕又熱,她仍戴着帽子及穿上長袖衫褲去遮掩她滿身的濕疹。雖然皮膚科專科醫生已為她提供了適切治療,但病况仍是反反覆覆。她聲稱對多種物質都有過敏反應,於是便過着「苦行僧」般的清淡生活,日子一點也不好受。

腸道微生態失衡影響濕疹?益生菌愈多愈好?(腸道菌群與健康系列二)
濕疹是一種皮膚發炎,與腸道微生態有何關係呢?  

濕疹、腸易激夾擊 與腸道微生態失衡有關

「陳教授,你可以幫我女兒洗腸排毒嗎?」她的媽媽不禁追問。民間智慧相信腸道內的「毒素」會影響我們健康,所以有些人以為定期清洗大腸便能改善皮膚質素,可惜這種方法並沒有醫學數據支持。看着這個母親無奈的眼神,我可以想像她對女兒身體狀况的焦慮,可是我不能夠把未經證實兼入侵性治療推介給病人。


相關閲讀:【過敏懶人包】告別濕疹、塵蟎過敏護士教你4妙招由日常生活做起


合適組合、菌種比例最重要

究竟我們的腸道如何影響濕疹這個普遍的問題呢?濕疹其實是一種皮膚發炎,而這類炎症反映着免疫系統的活躍程度。腸道微生態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現今醫學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是多種免疫系統疾病的重要因素,而濕疹便是一個典型例子。隨着社會變得更「現代化」(包括過度使用消毒劑及食物添加劑),我們的腸道微生態失衡將會變得更嚴重。「我的女兒需要檢驗腸道惡菌含量嗎?」其實這些檢測未必有很大幫助,因為近年研究已指出患濕疹人士普遍都出現3種微生態毛病,就是菌種的多樣性減少,缺乏一些可以減低免疫反應的益菌,以及過多引致發炎的惡菌。我們又是否能夠對症下藥,改善腸道微生態失衡去紓緩濕疹呢?


相關閲讀:服用益生菌、保健品可達到減肥效果嗎?(腸道菌群與健康系列一)


益生菌非「愈多愈好」

「過往我亦給女兒嘗試不同品牌的益生菌,有些聲稱含有最多品種兼最大分量的益菌,可是效果也是一般。」聽罷我感到有些唏噓。其實「愈多愈好」是常見謬誤,不同類型疾病所出現的腸道微生態失衡都不一樣。近年研究發現某些益菌組合對濕疹有明顯作用,我相信合適組合及菌種比例是最重要,因為這才能夠讓菌群發揮協同效應。所以我堅持要不斷推動臨牀研究去確定它們的成效。

這名少女及家人所面對的不單是健康問題,還有濕疹帶來生活及社交方面的壓力都不容忽視,我現在只能為她選擇較合適的益菌作為輔助治療。

改善腸道微生態是未來醫學的重要發展方向,我們的團隊將日以繼夜地研究,把健康和希望帶給下一代。

文:陳家亮(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中大醫學院教授,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吾生有杏:腸道菌群與健康系列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