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6日新增3宗蚊傳疾病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使今年累計4宗輸入個案。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認為,約3成半基孔肯雅熱患者在發病首星期,病徵輕微到未必能察覺得到而在社區中遊走,將病毒散播。他呼籲市民留意身體狀况,若突然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痛等症狀,應盡快求醫讓醫生篩查;同時不要看輕併發症,因或會引起長期後遺症,例如慢性關節炎,影響生活質素。
曾祈殷料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穩定上升
曾祈殷今(7日)於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當前仍需觀察患者所居住的地方,有否其他感染個案,來判斷本地基孔肯雅熱的實際風險情況,現時仍認為會出現輸入個案為主。他續稱,目前廣東省確診個案較多、不少港人在內地居住,中港兩地交密頻繁下,容易出現輸入個案,因此預料個案將穩定上升。
至於會否出現本地個案或局部地區爆發,甚至成為風土病,曾祈殷說要視乎後續發展,包括防蚊工作是否做得及時、有否走漏個案等。他又指,香港存在可傳播基孔肯雅熱的白紋伊蚊,加上近期本地不停出現颱風和暴雨,積水增加下蚊患容易出現,令基孔肯雅熱爆發的機會上升。
相關閲讀:慎防基孔肯亞熱 「疫區」返港噴蚊怕水14日防潛伏期傳播
做好防蚊滅蚊 市民避免到高發病地區
食環署正做病媒調查及針對性滅蚊工作,曾祈殷說,當政府滅蚊時,市民亦應負起一定責任,包括郊外旅遊時,避免早上及黃昏等蚊子活躍度較高的時分前往,同時穿著長袖衫褲;同時如非必要下切勿前往高發病地區,若到過有關地區,返港後兩星期使用防蚊用品。
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痛症狀盡快求醫 勿看輕併發症
曾祈殷又指,約3成半基孔肯雅熱患者在發病首星期,病徵輕微到未必能察覺得到而在社區中遊走,將病毒散播。他呼籲市民留意身體狀况,若突然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痛等症狀,應盡快求醫讓醫生篩查;同時不要看輕併發症,因或會引起長期後遺症,例如慢性關節炎,影響生活質素。
相關閲讀:【手部關節炎】手指、手腕關節痛或屬類風濕與銀屑病 應及早驗血查找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