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如果有一天,你脊椎的骨頭黏連在一起,變得像一根硬竹子般無法彎曲,你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呢?這是強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每天的寫照。
強直性脊椎炎:八成30歲前首現病徵 男女比例3:1
AS是自身免疫系統失調而導致的關節炎,主要影響脊椎及骶髂關節,亦會影響髖關節、膝蓋、腳踝等關節。其中一項病理特徵為肌腱端炎(enthesitis),即肌腱或韌帶附着於骨頭處的慢性發炎反應,最終可能導致脊椎關節纖維化與骨性黏連,令脊椎骨頭黏連在一起,形成竹節狀脊椎(bamboo spine),像一根硬竹子般無法彎曲。AS成因目前尚未明確,但學者發現HLA-B27基因與AS有關,約90% AS患者均帶有HLA-B27基因。患者一般在15至35歲發病,八成患者在30歲前首現病徵,男女比例大概3:1。
相關閲讀:坐骨神經痛勿忍:微創脊椎減壓手術 +「加速康復」評估 24小時出院減併發症
脊椎活動受限 轉身彎腰抬頭都難
AS症狀因人而異。早期最常見症狀是慢性腰背痛,痛楚特徵與機械性腰背痛不同。AS患者的炎症性背痛特徵包括:晨僵持續超過30分鐘(即早上起牀或長時間靜止後背脊僵硬,需要活動一段時間才能緩解)、夜間痛醒(特別是在後半夜)、休息時疼痛加劇而活動後改善,且疼痛多起源於骶髂關節區域,可能放射至臀部並呈交替出現。隨着病情進展,患者會逐漸失去脊椎的正常曲線與活動度:胸椎後突增加,腰椎前突減少,頸椎活動受限,最終可能形成固定的駝背姿勢。脊椎活動度受限會影響患者的基本動作如轉身、彎腰、抬頭等,使日常活動如駕駛、穿衣、梳洗變得困難。隨着胸廓擴張受限,肺活量減少,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社交活動也常因疼痛和疲勞而減少,導致社會孤立。這些問題都需要多方面治療來改善,而水中物理治療是其中一項選擇。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