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強直性脊椎炎患者 30歲前首現病徵 水療助改善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如果有一天,你脊椎的骨頭黏連在一起,變得像一根硬竹子般無法彎曲,你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呢?這是強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每天的寫照。

強直性脊椎炎:八成30歲前首現病徵 男女比例3:1

AS是自身免疫系統失調而導致的關節炎,主要影響脊椎及骶髂關節,亦會影響髖關節、膝蓋、腳踝等關節。其中一項病理特徵為肌腱端炎(enthesitis),即肌腱或韌帶附着於骨頭處的慢性發炎反應,最終可能導致脊椎關節纖維化與骨性黏連,令脊椎骨頭黏連在一起,形成竹節狀脊椎(bamboo spine),像一根硬竹子般無法彎曲。AS成因目前尚未明確,但學者發現HLA-B27基因與AS有關,約90% AS患者均帶有HLA-B27基因。患者一般在15至35歲發病,八成患者在30歲前首現病徵,男女比例大概3:1。


相關閲讀:坐骨神經痛勿忍:微創脊椎減壓手術 +「加速康復」評估 24小時出院減併發症


脊椎活動受限 轉身彎腰抬頭都難

AS症狀因人而異。早期最常見症狀是慢性腰背痛,痛楚特徵與機械性腰背痛不同。AS患者的炎症性背痛特徵包括:晨僵持續超過30分鐘(即早上起牀或長時間靜止後背脊僵硬,需要活動一段時間才能緩解)、夜間痛醒(特別是在後半夜)、休息時疼痛加劇而活動後改善,且疼痛多起源於骶髂關節區域,可能放射至臀部並呈交替出現。隨着病情進展,患者會逐漸失去脊椎的正常曲線與活動度:胸椎後突增加,腰椎前突減少,頸椎活動受限,最終可能形成固定的駝背姿勢。脊椎活動度受限會影響患者的基本動作如轉身、彎腰、抬頭等,使日常活動如駕駛、穿衣、梳洗變得困難。隨着胸廓擴張受限,肺活量減少,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社交活動也常因疼痛和疲勞而減少,導致社會孤立。這些問題都需要多方面治療來改善,而水中物理治療是其中一項選擇。

八成強直性脊椎炎患者 30歲前首現病徵 水療助改善
脊椎變得像竹子般無法彎曲,莫非是強直性脊椎炎作怪?(設計圖片)

相關閲讀:髖關節炎初期上落樓梯痛 嚴重蹲下彎身難或跛行 4類運動減輕症狀


34℃水溫助放鬆 水阻鍛煉肌肉

水的浮力可以減輕體重對關節的壓力,讓動作變得更輕鬆。加上水療池溫度維持在32℃至34℃,能幫助放鬆肌肉;而水阻能鍛煉肌肉,又不會傷關節;在水中可以做很多陸地上做起來會痛的伸展運動。研究顯示,規律的水中物理治療可顯著改善AS患者的脊椎活動度、肺功能、疼痛程度與生活品質,效果優於單純的陸地運動,而團體水療課程還能提供社交互動,改善心理狀態。結合藥物治療與陸地運動計劃,水中物理治療為AS患者提供全方位復康方案,幫助提升生活品質。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服務提供痛症治療及不同運動班,例如水中物理治療課程及肌力強化復康運動班,詳情可瀏覽hcp.ymca.org.hk或致電2743 1702查詢。

文:王凱婷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師)

(姿治通鑑)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