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防止自殺中心估算去年自殺率由13.5升至14.1,即每10萬人就有約14人自殺,超出國際水平,其中25至39歲男性的自殺率按年升幅最大。近年學界聚焦改善學童精神健康,去年15歲以下的自殺率減近半至1.0,惟15至24歲的自殺率則微升至11.7,屬過去10年的第二高水平。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教育局三層應急機制向具情緒問題的學生提供及時協助,但覆蓋範圍始終有限,強調建立正向校園生活才能解決學童輕生問題。

港大:自殺率15至24歲微升 10年次高

港大防止自殺中心在昨日「世界防止自殺日」公布最新的自殺數據,根據死因裁判法庭的死亡登記,估算去年自殺率升至每10萬人14.1;而考慮到本港老齡化嚴重,按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人口標準化調整後,去年自殺率則為10.6(見圖),仍高於全球水平,即2021年全球的8.9(世界衛生組織,2025年)。當中,15歲以下自殺率從去年高位回落,下跌46.7%至1.0。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跌幅令人鼓舞,相信近年學界的防止自殺措施收效,惟15至24歲自殺率按年微升至11.7,「仍然是高水平」。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香港大學防止自殺中心公布本港最新的自殺數據,估算去年自殺率升至14.1,即每10萬人就有約14人自殺,籲社會鼓勵高危群體主動求助,尋求面對問題的方法。左起為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培訓顧問及臨牀心理學家何倩恒、中心總監葉兆輝。(蘇智鑫攝)

相關閲讀:注意自殺警號 預防和及早處理自殺危機 (衛生處方)


葉兆輝:三層制防自殺有限

正向校園下午無課始治本

政府前年12月推出三層應急機制應對學童輕生,讓學校判斷高危學生的嚴重、緊急程度,分別轉介至「校外支援網絡」或醫院管理局精神科專科門診,暫定今年底結束。葉兆輝表示,三層應急機制能協助現情緒問題的學生,「是有作用的」,但自殺身亡的學童中,只有約25%在生前現情緒問題,認為機制或未能觸及餘下75%的學生,「對整體防止自殺的影響有限」。

葉兆輝認為,建立正向校園生活才能根治學童輕生問題,舉例部分學校只在上午安排課堂,騰出下午時段「做活動」,成效立竿見影,「教師開心了,學生也開心了」。他續說,「現在大家(學界)都害怕收不夠學生,又殺校」,呼籲教育局「在政策上多做一點」。

男性25至39歲升幅最大 主因財務

此外,中心數據亦指出,25至39歲男性自殺率從2021年的15.2連升3年至去年的23.0,乃兩性各年齡層中升幅最大的群體。中心表示,該群體自殺的主要原因是財務問題(37.7%),包括失業、欠債、賭博等;而從警方提供、該群體自殺身亡者遺書整理出的文字雲可見,「對不起」頻繁出現。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相關閲讀:學童適應障礙徵狀?開學、考試、長假期高危 不及早處理增患焦慮症、抑鬱症機會


籲:切勿怪責或批判 身邊人幫助最重要

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培訓顧問及臨牀心理學家何倩恒分析,此群體自殺前的內疚、自責情緒很重。她提醒,當接收到家人、朋友提及自殺念頭,切勿怪責或批判,「他們都是脆弱的一群,有時也會諗埋咗一邊,身邊人的幫忙是很重要」。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