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是本港第九大常見癌症。

甲狀腺癌:港第九大常見癌症 了解更多放射性碘治療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在2022年甲狀腺癌是香港第九大常見癌症,該年新增病例1049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3%。

甲狀腺癌:港第九大常見癌症 了解更多放射性碘治療
甲狀腺癌是本港第九大常見癌症。

治療早期甲狀腺癌以手術為主 全甲狀腺切除後輔助治療

治療早期甲狀腺癌以手術切除為主,再看個別情况輔以甲狀腺補充藥物或放射性碘治療。視乎腫瘤大小及癌症分期,主要手術類型包括單葉甲狀腺切除術、全甲狀腺切除術、淋巴結切除術等。若做了全甲狀腺切除手術,便需要終身服用甲狀腺補充藥物,由於這類藥物成分和身體本身製造出來的甲狀腺素是同一種激素,所以對身體不會有長期副作用,病人最重要是按醫生指示定時服藥,以及定期抽血檢驗所服用劑量是否合乎所需要的水平。

針對復發/轉移性甲狀腺癌

至於放射性碘(RAI)治療,並非一般俗稱電療的放射治療。這其實是一種口服療法,主要用於手術後輔助治療,或治療復發/轉移性甲狀腺癌。它的劑型是一種無味膠囊,病人吞服後,放射性碘會隨着經計算後的膠囊溶解時間而釋放出來,被體內剩餘的甲狀腺細胞(包括癌細胞)吸收,藉此把癌細胞殺死及清除。

不過,放射性碘治療並非適用於所有甲狀腺癌患者,基本上只會用於其中兩種甲狀腺癌:甲狀腺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甲狀腺癌,並且已切除整個甲狀腺的患者。而醫生會考慮以下因素來決定是否需要放射性碘治療:腫瘤大小、確診時年齡、腫瘤類型、癌細胞有否擴散至淋巴結或血管、手術後甲狀腺球蛋白水平(主要用來監察復發迹象,病人若曾接受全甲狀腺切除手術,加上放射性碘治療,甲狀腺球蛋白指數會處於一個很低的水平)。


相關閲讀:甲亢甲減與甲狀腺癌有冇關?恒常頸部超聲波檢查及早診斷成治療關鍵


治療1周內與他人距離1米

接受放射性碘治療後,病人必須嚴格遵守輻射預防指示。放射性物質若未被甲狀腺細胞吸收,將在幾天內通過尿液、糞便、唾液和汗液等排出。根據法律規定,患者必須在接受治療後數天留院觀察,直到輻射降至安全水平。即使出院後,治療後1周內仍須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離,2至3周內與孕婦和兒童保持至少1米距離。基本上與孕婦和兒童共處是安全,但不要長時間有緊密接觸,以免輻射對他們造成任何影響。

文:陳永康(外科專科醫生)

(健康點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放射性碘治療是什麼?適合哪些甲狀腺癌患者?

放射性碘(RAI)治療是一種口服療法,主要用於手術後輔助治療或治療復發/轉移性甲狀腺癌。只適用於甲狀腺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甲狀腺癌,且患者需已接受全甲狀腺切除手術。醫生會根據腫瘤大小、年齡、癌細胞擴散情況及甲狀腺球蛋白指數來判斷是否適合進行此療法。

接受放射性碘治療後需要注意什麼?

病人需遵守輻射預防指引,包括治療後數天留院觀察,出院後一周內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離,2至3周內避免與孕婦及兒童長時間接觸。放射性物質會透過尿液、汗液等排出,因此保持距離可減低他人受輻射影響的風險。

#放射性碘治療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症狀 #甲狀腺癌原因 #放射性碘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