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錄得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患者居於鑽石山鳳德邨。[編按: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今次個案較早被發現,病人測試時病毒載量高,屬急性感染期。他強調,即使蚊患指數不高,但如蚊子組群較小仍可感染人類。另他提到不少個案於外遊回港後數天才發病,於關口檢疫所做到工作不多,最主要是市民如有徵狀(發燒、嚴重關節痛、紅疹等)「要出聲」,又重申目前基孔肯雅熱檢測量足夠。食環署稱鑽石山區分區誘蚊器指數本月為1.7%,9月指數為0.9%,低於5%,顯示白紋伊蚊分佈不廣泛(40%或以上代表白紋伊蚊分佈非常廣泛),但會加強滅蚊。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霍明茵表示,得悉個案後已即時做滅蚊工作,今日會在黃大仙全動員滅蚊。]
鳳德邨錄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 籲有發燒、關節痛病徵聯絡防護中心
居於鳳德邨雪鳳樓的82歲老婦,本月18日左腳腳踝腫痛,22日發燒及手腳關節痛,同日向私家醫生求診,翌日(23日)到廣華醫院急症室求醫,獲安排入院後在無蚊環境下治療,目前情况穩定,血液樣本對基孔肯雅病毒呈陽性反應。
病人上次外遊已是今年8月底到廣東省清遠市,潛伏期內、即病發前2至12日不曾外遊,足迹主要在鳳德邨一帶,包括晨運、在附近商場和街市買菜,並經常到附近保良局金卿幼稚園接送孫兒。
歐家榮:白紋伊蚊發行距離短 20廈居民有感染風險
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說,未有發現本港今年46宗輸入個案居住或到過鳳德邨。他說相信有病徵較輕微、沒有被診斷的感染個案,本月內被蚊叮咬後再經白紋伊蚊傳播病毒予他人。歐家榮稱白紋伊蚊飛行距離短,故認為患者住所半徑200米內的20座大廈(見圖),共8000戶逾萬名居民或有感染風險;居民如於本月1日後出現發燒、關節痛等病徵,應盡快聯絡中心。
相關文章:衛署: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模式及控制方法相同 三級應變機制亦適用
未見有輸入個案到過當區 設醫護站派問卷
中心昨日起在鳳德商場2樓設醫護站,會有醫生為出現徵狀居民評估,亦會設查詢熱線(2125 2373),由早上9時至晚上8時運作。當區關愛隊會聯絡相關居民做問卷調查,了解及跟進其健康情况。本報記者昨日所見,食環署人員已於鳳德邨一帶大規模滅蚊。
受影響範圍內有3間學校,歐家榮說中心會在今日復課後聯絡校方了解有否學生出現病徵。中心亦會向學校、院舍及私家醫生發信,提醒他們提高警覺。
徐樂堅:病人病毒載量高 屬急性感染期
歐家榮說,未來兩周會盡快找出可疑病徵者做檢測,以確保沒有隱形個案。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今次個案較早被發現,病人測試時病毒載量高,屬急性感染期,不排除主動追蹤下區域內會有感染個案。他說由於基孔肯雅熱最長潛伏期12天,潛伏期過去後可較放心,下月中會再審視風險是否解除。
至於未來出現更多個案下需否強制檢測,徐樂堅稱患者要有徵狀才會有傳播風險,盲目檢測對整體防控幫助不大,最重要是市民要提高意識、有徵狀時要「出聲」。
黃大仙民政事務專員胡鉅華表示,黃大仙區關愛隊會到邨內逐家逐戶派問卷,並聯絡領展以協助中心設立健康諮詢站,及安排今晚為當區居民舉辦健康講座。
撞正流感季 林緯遜倡加快發檢測報告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會長林緯遜表示,患者居住地區人口稠密,或已有為數不少無病徵個案於社區出現,不排除有爆發出現。他說,由於目前為流感季節,家庭醫生未必將發燒及關節痛病徵病人送院,建議防護中心加快發出基孔肯雅熱檢測報告時間。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凱欣說,本地個案出現屬預期內,相信做足措施下情况可控,但特別是長者需要提高警惕。
鑽石山蚊患指數升 黃大仙區今全動員滅蚊
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患者居於鑽石山鳳德邨,食環署稱鑽石山區分區誘蚊器指數本月為1.7%,9月指數為0.9%,低於5%,顯示白紋伊蚊分佈不廣泛(40%或以上代表白紋伊蚊分佈非常廣泛),但會加強滅蚊。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霍明茵表示,得悉個案後已即時做滅蚊工作,今日會在黃大仙全動員滅蚊。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說,即使蚊患指數不高,但如蚊子組群較小仍可感染人類,在有本地個案下需展開控制成蚊工作。
相關文章:遠足行山小心8 類蛇蟲蚊蜂 被叮咬症狀 專家提醒宜忌急救法
高危區增誘蚊產卵器
霍明茵說,署方承辦商昨早已派員到鳳德邨一帶施放滅蚊噴霧,相關地點附近250米範圍內樹木茂密地點做密集式霧化處理工作,以殺滅成蚊,並會額外放置誘蚊產卵器。她說今日會動員黃大仙區所有人手滅蚊防蚊,區內有3個地盤,但昨日未有運作,署方人員今日會到該些地盤巡查。
食環署表示,上述措施會持續進行。政府會在現有措施基礎上加強全港控蚊工作。環境及生態局會召開督導委員會會議,指導各部門在所屬範疇內加強防蚊滅蚊。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表示,委託港大微生物學系做的蚊媒檢測,目前仍呈陰性。
另外,徐樂堅提到不少個案於外遊回港後數天才發病,於關口檢疫所做到工作不多,相關工作主要以教育為主,最主要是市民如有徵狀「要出聲」,又重申目前基孔肯雅熱檢測量足夠。
基孔肯雅熱「風險範圍」涵3校 一稱加強巡邏不憂爆
首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居於鑽石山鳳德邨雪鳳樓,衛生防護中心認為患者居所半徑200米範圍內住宅較有風險,當中亦有3間學校。其中神召會德萃書院校長朱子穎表示,學校與鳳德邨有一定距離,加上學校空間以室內為主,只有天台運動場為戶外空間,沒花圃及花槽,不擔心學校蚊患爆發。
中心稱範圍內有3間學校,包括禮賢會恩慈學校、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及神召會德萃書院。朱子穎向本報說,學校暫無確診個案,也無學生居住涉事大廈,今日將如常上課。他說將密切留意學生有否紅疹等病徵,同時提高工友校內巡邏次數,檢查易積水之處,以減低蚊蟲滋生風險。
同區小學增滅蚊 請房署除草
黃大仙竹園南邨的浸信會孔憲紹天虹小學校長馮耀章表示,近期天氣轉涼使蚊子活躍程度降低,學生亦將更換長袖冬季校服,不太憂慮學校有爆發,但仍會加強滅蚊,如主動請求房屋署協助去除附近山坡雜草。他指出,2018年學校附近的獅子山公園曾爆發登革熱,校方有經驗處理蚊患,必要時或借助花露水、中藥包等驅蚊,甚或安裝滅蚊燈。
基孔肯雅熱有哪些主要症狀?
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白紋伊蚊叮咬傳播,潛伏期約2至12日。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關節劇痛、肌肉痛、紅疹及頭痛等,部分患者關節痛可持續數週甚至更久。如市民近期有相關病徵,應盡快聯絡衛生防護中心或求醫檢測。
住在鑽石山鳳德邨一帶的居民應如何防範?
衛生防護中心指出,患者住所半徑200米內約20座大廈居民屬感染風險範圍。居民應避免被蚊叮咬,包括使用蚊怕水、穿著淺色長袖衣物、清除積水源頭及安裝防蚊網。如在10月1日後出現發燒或關節痛等病徵,應立即通報中心或前往設於鳳德商場的醫護站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