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正逐步邁向高齡化,愈來愈多市民開始重視健康管理。踏入金齡或銀齡階段,從改善睡眠質素、紓緩痛症問題,到預防認知障礙症與癌症等疾病,已成為長者及家屬關注的核心議題,其中認知障礙症更是備受關注。有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指出,及早預防、檢測和適切治療,是守護腦健康、延緩退化與提升生活質素的關鍵。
認知障礙症:新藥物改變病情延退化
認知障礙症不再是無法逆轉之症?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邵家樂(上圖)引述2015年全球認知障礙症的相關報告指出,全球每3秒便有多1人患上認知障礙症,預計至2050年有逾1.3億人患此症。至於本港,根據醫管局數據顯示,65歲以上長者中約有5至8%受此病影響,80歲以上更高達20至30%,估算至2039年60歲或以上患病人數更高達33萬。
在長者群組中愈見普遍的認知障礙症,其早期徵狀包括記憶力衰退、判斷力下降及計算困難等。除傳統臨床檢查,新一代血液及神經影像檢測都能更準確及早發現病變。
邵醫生指出,近年醫學界在治療認知障礙症方面取得突破。「新型標靶藥物能清除沉積在患者腦內的類澱粉蛋白(Amyloid proteins),有助減慢輕度患者的認知和生活功能的退化,有望改變和延緩病情,關鍵是愈早用藥效果會愈好。」而建立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保持社交及腦部訓練等,有助降低患病風險;至於非藥物治療如多感官訓練與認知活動,亦可改善患者情緒與行為。
認知障礙症可以預防嗎?
雖然認知障礙症與年齡及遺傳因素有關,但能夠及早透過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保持社交互動及進行腦部訓練,有助降低患病風險。
認知障礙症是否無法治療?
近年醫學界已研發出新型標靶藥物,可清除腦內沉積的類澱粉蛋白,有助減慢輕度患者的認知及生活功能退化,延緩病情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