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一個簡單決定,可改寫末期器官衰竭病人的命運?
香港逾2000名病人正徘徊生死邊緣,在生命接力賽的跑道上等待關鍵一棒。每一次交棒都至關重要,稍有延遲,生命之火便可能熄滅。器官捐贈,正是傳遞這生命禮物的接力棒,協助更多病人可以在跑道上繼續生命的里程,能夠與家人共聚天倫,一展所長,為社會繼續作出貢獻。
今年8月,43位香港器官移植受贈者和兩位活體捐贈者在德國出戰「第25屆世界移植運動會」,在多項賽事贏得55面獎牌,這份成就不只是個人榮耀,更展現背後捐贈者的無私大愛精神,讓他們的遺屬感到安慰。
器官捐贈3S 讓親人知道捐贈意願
雖然醫學發展一日千里,器官移植目前仍然是許多末期器官衰竭病人重生的唯一希望。環顧世界各地,器官短缺並非香港獨有的問題,惟華人傳統文化對死亡的忌諱,令生死討論成為禁區,捐贈器官的討論難以在家庭對話中展開。當家人離世,家屬悲慟之餘,往往難以就捐贈器官即時作出抉擇,令到器官即使符合臨床移植條件,仍然因親屬的猶豫或不同意而失諸交臂,錯失良機。
然而,調查顯示,知悉親人遺願的家屬,多數會樂意成全。因此,生前讓家人知道你的捐贈意願極為重要,衞生署一直倡議的「器官捐贈3S」,即在中央名冊登記意願(Sign up)、告知家人(Speak out),以及向親友宣揚器官捐贈(Spread out),關鍵就是「說出來」,讓親人及早知道捐贈意願。
相關文章:尿道炎、肺炎致敗血症?七成由細菌感染 短時間令器官衰竭 處方抗生素分秒必爭
器官「雖死猶生」 安慰遺屬如勝千言
雖然有部分的傳統文化令推動器官捐贈舉步維艱,幸好我們社會亦有深厚的行善積福價值,足以推動我們跨過跑道上的欄架,去完成這接力一棒。行善讓我們守護社群,成為彼此生命的後盾,強化社會凝聚力,還帶來生命意義與心靈滿足。若我們能夠坦然面對生命的脆弱,及早規劃身後事,生命自能活得更無憾。對遺屬來說,知曉親人的寶貴器官仍然在他人身軀內發揮功能,雖死猶生,那份安慰勝過千言萬語。
登記名冊人數逾41萬 籲更多人參加接力
衞生署10月中已啟動新一輪器官捐贈推廣運動,宣傳車巡迴全港不同地點至12月3日,讓市民即場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停泊地點可瀏覽專題網站(www.organdonation.gov.hk/tc/promotional_activities.html)。市民亦可到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網站(www.codr.gov.hk)登記,或郵寄/傳真表格。現時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的登記人數已突破41萬新高,成績令人鼓舞。我們誠邀你加入成為一份子,一起參加這場接力賽,攜手讓生命禮物承傳,讓生命躍動,希望重燃。
文: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醫生吳珏翹醫生
相關文章: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