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要識】兒童入秋養生有法 暖肚防瀉 戒生冷防咳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中秋已過,重陽將至,季節已由陽轉陰,溫度上沒有夏天那麼高,人體沒有了夏季陽氣充足這個天然屏障,抵抗能力會相對較遜。

香港屬嶺南地區,地理近海,秋天相對不算太過乾燥,反而那種忽高忽低的氣溫更容易令人致病,如咳嗽、泄瀉等。

◆案例一:貪涼飲冷 秋起泄瀉

陳小朋友,4歲,秋天後經常出現泄瀉,父母帶他到西醫處診斷為輪狀病毒感染的腸胃炎,但服用止瀉藥後泄瀉仍反覆,遂來到診所診治。刻下見他面色萎黃,體型瘦削,初部判斷是脾虛的體質;再細問病史知道他夏天經常食雪糕、飲凍飲,以致損傷了脾胃,當氣候轉秋涼時人體抵抗力開始不足,腸胃最先不敵外邪而成外感泄瀉。這類小朋友除了祛濕健脾外,一定要戒生冷東西、三餐定時及注意保暖。脾胃改善則氣血佳,腸胃疾病便會逐漸減少,身體便會更加強壯。

肚痛塗豆蔻膏生薑油

香港夏天炎熱且潮濕,夏秋天交接時會先延續夏天的炎熱,但同時寒氣始生,每逢下雨過後溫度便會逐漸地降下來,這種冷熱交替的情况,很容易使人感受外邪,如病位在脾胃,便容易導致腹瀉。中醫有「無濕不成瀉」的說法,香港濕度高容易助長病邪生長,而食物亦較容易受到污染,小朋友脾胃臟腑功能較弱,食了便會容易肚痛腹瀉。

腹瀉初起需補水補鹽 不宜止瀉

預防秋天泄瀉,關鍵在於注意腹部保暖,肚痛厲害時可外塗一些豆蔻膏或生薑油。腹瀉初起時應讓病菌排出體外,不應強行止瀉,同時補充水分、鹽分。中秋過後,隨着氣溫漸降,陽氣下沉,燥氣則漸升。而到了深秋,天氣逐漸轉涼,就會變成涼燥。受「秋燥」侵襲,兒童此時會容易出現類似咽喉不適的感冒徵狀,同時或伴有皮膚痕癢等乾燥現象。

◆案例二:面青咳嗽 皮膚乾燥長濕疹

李小朋友,3歲,因秋冬經常反覆咳嗽而求診。望診見他面色青白,皮膚乾燥伴有濕疹,再詢問父母病史發現他每月最少感冒一次,秋冬容易鼻敏感及哮喘發作,西醫認為是過敏三聯症,會分開從鼻敏感、哮喘或濕疹去治療。但中醫會從肺臟統一論治,因肺司呼吸、主皮毛,當肺臟功能增強後,感冒次數便能減少,皮膚過敏亦能改善,這類體質的小朋友需要戒食生冷、增加運動鍛煉、皮膚做好保濕。

反覆咳嗽需益肺 戒吃生冷多運動

兒童生理特點是「臟腑嬌嫩、稚陰稚陽未足」,疾病發生的本質在於人體臟腑正氣的強弱,肺臟較弱的人容易出現肺系疾病,而脾臟較弱的人則容易出現腸胃疾病。另外,本地濫用抗生素嚴重,也是引致感冒常常反覆發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外國強調小心使用抗生素,避免細菌變得更具抗藥性;但在講求急功近利的香港,很多父母會自行到藥店購買感冒藥、消炎藥、抗生素等為孩子治療,咽痛雖止於一時,但當藥效消失時感冒又再發作。還有,長期服用抗生素,容易造成體內菌族失調,長遠逐漸降低了人體的免疫力,是感冒容易反覆發作的因素之一。

小朋友喜歡貪涼飲冷,雪糕、薯條等美食當前,更加不能自制,多吃會導致食積內停,容易損害了脾胃的陽氣,脾胃受損容易出現肚痛、消化不良、胃口不好,面色差。「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是辨証施藥的一個重要原則。一般而言,凡是身體健康的兒童,不需要刻意進補,胃口及睡眠俱佳的孩子只要注意好生活細節便可。若你的孩子體質偏差,則需要按體質合理地調養。想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要從良好飲食習慣做起,注意保暖不要冷倒,三餐定時而均衡,避免進食生冷、油膩及難消化的食物,並注意飲食衛生。

文:註冊中醫鍾啟福

圖: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03/news/_03Yg006_X.jpg體質偏差的小朋友要避免冷飲涼食,因為會損害脾胃陽氣,引致肚痛、消化不良、影響胃口。(資料圖片);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