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乘搭港鐵已成為了大部分香港人每天的習慣。甫走進車廂,總會看到那大型紅色標示下的「優先座」。本來這措施好比長者乘車優惠,推動社會禮讓文化,乃作為大企業應當肩負起的社會責任。然而,有時即使車廂多擁擠,仍屢見有丟空的優先座。
懸空優先座如捕獸器
港鐵把座位定名為優先座(Priority seat),意思是當遇到老弱婦孺等有需要的人士,應當給予優先使用。但現實裏,這個「優先使用」卻變成了「僅供使用」。乍看今天社會,瀰漫着一種「道德被迫害妄想症」,一旦體魄健全的人坐上了優先座,就得備受道德譴責。輕則被藐視或當眾指罵,嚴重者或許會被拍片放到網上公審。
仗靠恫嚇而換來的道德,其實是一種妄想,一種偏執。這種虛偽的禮儀本身沒令人變得更美好,而只是陷入害怕被指摘的消極恐懼。表面上是天經地義的讓座行為,說穿了只是很多人因為害怕責難與懲罰,進而寧願採取被動式放棄。究竟是道德開始淪亡,抑或是因為手機所賦予個人的權力過大,讓每個人都隨便成為判官,確實值得深思。而面對有座位沒人坐,更可怕的是伴隨而來對人性黑暗面的聯想:我不去坐,便不會被看成是自私;但我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可別奢想佔有;甚或是,把那懸空的座位看成捕獸器,等待下一個社會敗類的出現;然後就可以在潛意識中保衛自尊,貶低對方來抬高自己,認為這社會充斥着沒文化的人,自己是僅有保留有優良傳統的極少數……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