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學者:視網膜可反映腦退化
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張艷蕾指出,視網膜可反映腦部退化情况,若視網膜有受損迹象,如出現白斑、血管減少及彎曲等,代表腦部的神經或血管受損。張表示,希望收集參加者的各項檢測數據及影像,找出及確認篩查華人獨有的阿茲海默症特徵。
中大腦神經科主任莫仲棠表示,澱粉狀蛋白或會積聚於腦部10至15年才導致病發,但六成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會於3年內病情由輕度變為嚴重,失去自理能力,因此有必要及早發現高危患者,並介入治療,以抑制澱粉狀蛋白,防止進一步退化。
黃又南父參與首人
藝人黃又南的父親患阿茲海默症,是篩查研究的首名參加者。黃又南表示,家人在父親確診時不知所措,他感謝中大團隊邀請父親參與研究,亦希望起帶頭作用,令市民能對此症有更多認識。
莫仲棠又指出,目前可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澱粉狀蛋白—正電子腦掃描」不普及,收費近2萬元,腰椎穿刺提取腦脊液檢測法則具入侵性。若未來能使用無創的視網膜影像作篩查,可減低患者的不便。
參加者費用全免,市民可致電2635 2160向中大醫學院查詢。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9/a727d312f5bb62b54c0c8a31044fb8ce.jpg;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9/a727e0e1d6d35b7924c8d576c6dfe2f3.jpg;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9/a727eb2deee4905015cd9898cf95eda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