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肥大】尿頻、排尿困難難啓齒?了解常用兩類藥物、3種微創手術治療方法

當男士步入中年,不少健康問題開始浮現,其中前列腺肥大屬其中之一,常見於年長男性,據統計50歲以上男士約有一半有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肥大有機會引致下泌尿道症狀,影響生活質素,甚至可能導致如小便出血或尿道發炎等嚴重併發症。有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指出,男士若出現尿頻、尿速慢、排尿困難等情况,不要視作「常態」而忽視,應盡早求醫。現時良性前列腺肥大的治療方法分別有藥物及手術治療,醫生因應患者情况而對症下藥,以緩解這「男人之苦」。 前列腺肥大最常見的症狀是排尿和儲尿出現困難,如小便後仍感覺「排不清」,造成尿頻等,宜及早求醫正視問題。 相關文章:【前列腺】尿頻、小便慢、尿滲前列腺肥大觸發下尿道3大病徵 藥物、手術紓緩男人之苦 前列腺肥大常見症狀:尿頻、排尿、儲尿困難 50歲以上男士注意 養和醫院泌尿外科中心副主任陳偉希醫生指出,前列腺位於膀胱出口位,包圍着尿道。男士隨着年齡增長,前列腺不斷增生,是正常退化過程。據統計數字顯示,50歲以上的男士約有一半有前列腺肥大情况,70歲以上增至七成。 此情况雖然屬於良性,但當前列腺變大至壓迫尿道及膀胱,有機會引致不同程度的下泌尿道症狀。最常見是排尿和儲尿出現困難,如小便時斷斷續續、排尿流速減慢,每次小便完感覺「排不清」,造成尿頻,整天經常要上廁所。陳醫生指出,夜尿是其中最令患者困擾的症狀,影響其睡眠質素之餘,更造成重大心理壓力。 部分前列腺肥大的患者甚至無法排尿,需要緊急送院插尿管。另外亦有病人出現小便出血、尿道發炎、腎結石等,更嚴重的併發症會影響到腎臟功能。 藥物紓緩前列腺肥大症狀 兩類藥物知多啲 陳醫生指出,研究顯示,約三分之一的前列腺肥大患者病情相對穩定,唯三分之二的患者情况會愈益變差。為控制病情,大部分的患者會先進行藥物治療,有部分病人則可能擔心藥物有副作用或不希望長期服藥而選擇手術治療。若果病人的情况較嚴重,例如已出現腎功能受損、血尿、結石等併發症,要盡快以手術處理。 藥物治療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 一、甲型交感神經受體抑制劑 (Alpha Adrenergic Receptor Antagonists) 用作放鬆膀胱頸和前列腺的肌肉,以減低膀胱壓力,令排尿更順暢。此藥物較快見效,服藥後數天徵狀便有改善,但當停藥後,小便不順暢的問題會再度出現,而且此藥物主要是放鬆肌肉,未能縮小前列腺。 二、5-甲型還原酶抑制劑 (5-Alpha Reductase Inhibitors) 透過減低體內刺激前列腺增生的男性激素,有助縮小前列腺體積。一般服用此藥物3至6個月才見效,需要較長時間。 3種微創手術方式 按病人情况決定 至於治療前列腺肥大的手術,現時基本採用微創的方式進行,主要分為3種: 一、「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URP) 醫生會以筆形的內窺鏡沿尿道口去到前列腺,找到阻塞尿道的地方,以激光或雙極電刀方法,把前列腺組織切除。 此手術已施行多年,相當安全。術後需住院3至5天。副作用方面,百分之二術後會有失禁情况,另有七至八成機會出現「逆行射精」情况,即精液向相反方向進入膀胱。 二、前列腺提拉術 (Urolift) 醫生會同樣利用筆形的內窺鏡沿尿道口到前列腺位置,以類似釘書機的形式,把前列腺受阻塞的部分向兩邊「釘」起固定,以回復尿道暢通。這手術時間較短,只需15至30分鐘便可完成。 一般病人在術後通常住院1日,即日可自行排尿。此手術由於並非切割處理,病人康復速度較快,亦較少機會影響性功能。術前需要排除病人並非患有前列腺癌,及其前列腺體積不能太大及過度突出膀胱,才適合施行此手術。 三、蒸氣治療 醫生經尿道放入內窺鏡,到達前列腺位置並注入水蒸氣,利用熱力令前列腺體積變小。 由於過程中毋須切割,所以術後影響失禁、射精功能的機會率也非常低,留院的時間也相對較短。此手術適合前列腺肥大情况較輕微,以及比較年輕、想保持射精功能的病人。醫生會為個別患者進行詳細的臨牀評估,再作診斷及選擇合適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方案。 相關文章:【有片:男性健康】尿頻,點止前列腺阻路 膀胱、尿道、焦慮也可作怪 勿諱疾忌醫 少吃紅肉多吃蕃茄 陳醫生建議,男士應正視排尿及儲尿等問題,切勿諱疾忌醫;而女士若發現枕邊人或家中男士小便時間漸長,又或頻繁上廁所,可提醒他們盡快檢查。另外,維持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例如少吃紅肉、多吃蕃茄、黃豆等食物、多做帶氧運動,都對前列腺的健康有所幫助。 Read more

【糖尿病】注意兒童糖尿病3大病徵 尿頻夜尿體重減 研究:一型糖尿病患者長大患脂肪肝風險可能增加

【明報專訊】兒童糖尿協會發現本港一型或二型糖尿病兒童確診人數持續上升,協會研究亦發現,一型糖尿病患者長大後患脂肪肝的風險可能增加。有醫生表示,糖尿病病徵包括尿頻、夜尿、體重減輕等,這些都是小孩較易見到徵狀,故提醒家長要多加留意子女身體狀况。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本港平均每月有7名兒童確診糖尿病。 Read more

人到中年周身骨痛、持續疲倦、尿頻? 了解多發性骨髓瘤5大徵狀及併發症

步入中年,出現周身骨痛、持續疲倦、貧血、腎功能下降等病徵?很多人都以為是一般老人病,但其實有可能是由漿細胞異常增生而引起的多發性骨髓瘤及其併發症,容易因為徵狀較普通而錯過了治療時機。過去要有效控制這種血癌之一的多發性骨髓瘤並不容易,但隨着愈來愈多藥物和治療選擇,只要配合適當的療程,病人的存活期可延長數以年計,甚至10年以上。 Read more

【前列腺】尿頻、小便慢、尿滲前列腺肥大觸發下尿道3大病徵 藥物、手術紓緩男人之苦

男士進入半百之年,泌尿問題或是最困擾的健康問題之一。有研究指出,約40%至50%的60歲或以上男士,出現夜尿多、尿頻、小便流速慢等各樣中度至嚴重的前列腺症狀,影響生活質素,而這些症狀有機會是由良性問題「前列腺肥大」所引起。要減少泌尿問題影響健康及生活質素,及早求醫接受檢查,能揪出引致前列腺症狀的背後原因。現時有不少藥物可紓緩前列腺肥大所引起的症狀,有需要更可選擇透過手術來改善問題。 Read more

夜尿頻繁成因多 飲水太多抑或疾病警號? 改善夜尿5個方法由日常做起

能夠一覺睡到天亮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睡眠狀態!但年紀愈大,愈是事與願違,夜尿便是其中一個干擾睡覺的「元兇」,尤其常見於較年長人士。究竟是睡前飲水過多,或是身體潛藏其他疾病的警號呢?例如男性常見的前列腺增生,又或女士常有的膀胱過度活躍?嚴重患者隨時每小時都要起牀小便,睡眠質素自然大受影響,更有機會引致抑鬱。其實要改善夜尿問題最少有5個方法,不妨由改變日常習慣做起!何謂夜尿問題?入睡後起牀如廁多於一次-養和醫院泌尿外科中心副主任、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陳偉希醫生指出,入睡後要起牀上廁所多於一次便已經界定為有夜尿問題,但夜尿只是一個徵狀,未必是疾病,而且成因眾多,醫生需從夜尿的頻率及尿量,探究致病的原因,例如若尿量少,較大機會是泌尿系統問題,若尿量很多則可能不止是泌尿系統問題。 Read more

【尿道炎】不是產婦獨有 子宮膀胱脫垂 非尿頻元兇

女性產後常受尿頻困擾。內地女星湯唯被新片拍檔爆出頻頻上廁,當場落淚。隨即有傳湯唯產後出現子宮和膀胱脫垂。 Read more

前列腺癌飇升 關男人長命事?尿頻、夜尿多、精液帶血 積極求醫治療方法多

本港的癌症個案有增無減,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2240宗前列腺癌新症個案,近20年來飇升接近4倍,升幅是各種癌症中最高,成為男性最常見癌症的第三位!以上數據,可能會令男士們憂心忡忡。不過,專家指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並未因個案增加而上升,尤其是現時不乏有效及新的治療方法,所以男士們一旦發覺有尿頻、夜尿多、排尿困難,以及尿液和精液帶血等症狀,應積極求醫診治,毋須過分驚恐。 Read more

【有片:男性健康】尿頻,點止前列腺阻路 膀胱、尿道、焦慮也可作怪

踏入中年,男士頻頻上廁所,夜尿增多,第一時間想起良性前列腺增生。 別以為是良性就不用求醫,即使不是癌症,尿頻,可能是膀胱過度活躍症,排尿困難更可能導致尿道炎或令腎功能受損! ■問醫生 ◆王:王澤塘(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何:何立言(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年紀大必然排尿難? 問:年紀大,排尿不順暢好正常,唔使睇醫生? 王:泌尿系統分為上尿道及下尿道。上尿道由腎臟及輸尿管組成,而下尿道就包括膀胱及尿道。男士前列腺組織包裹着尿道,而膀胱是一個有彈性的容器,可以暫時儲存尿液,到適當時候才排尿。如果膀胱出現問題,如常見的膀胱感染、膀胱結石、膀胱癌,或膀胱肌肉過度活躍、不自主收縮,患者會難以忍尿,經常要去洗手間,甚至失禁。另外,如果出口阻塞,例如前列腺增生、尿道出口收窄,亦會導致排尿不順暢,尿速減慢,患者需要很用力及用較長時間才能排尿,又稱為排尿阻塞。如不及時處理,對生活質素可以造成很大影響,所以一定要找醫生檢查。 ■前列腺肥大=有問題? 問:前列腺肥大一定要醫?前列腺增生是良性或惡性,如何界定? 何:前列腺大了就一定要醫,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謬誤。是否需要醫治,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如果病人沒有不適,又或徵狀輕微,可先觀察一下。現時不少人做身體檢查,報告提及前列腺大小,其實意義並不清晰,因為前列腺的大小跟徵狀沒有直接關係。 王:良性和惡性前列腺增生的徵狀有些相似,所以須透過檢查分辨,例如肛門指診,即醫生用手指觸摸前列腺,如果摸到前列腺的形狀不規則,硬度不尋常,就會建議抽血檢查,評估患者腎功能及前列腺特異抗原水平(PSA),俗稱「前列腺癌指數」。如果PSA指數很高,醫生會懷疑是惡性增生,建議病人接受前列腺抽組織及磁力共振等進一步檢查。 ■戒酒也有用? 問:有尿頻、夜尿、小便不順暢等徵狀,需要立即找專科醫生嗎? 王:如懷疑有問題,可先找家庭醫生檢查。家庭醫生詳細了解各種徵狀、病歷及家族病史後,再因應情况檢查身體。除了醫生臨牀診斷,病人亦要填寫「國際前列腺徵狀評分」問卷(IPSS),從第一身角度去評估徵狀的嚴重程度,得分愈高,代表問題愈嚴重。然而,同一分數對不同病人有不同的意思,所以問卷還需要評估徵狀對生活質素構成的影響。醫生綜合所有因素後,如果認為徵狀輕微,會先建議病人調節生活習慣,包括減少飲用含酒精及咖啡因飲品。 ■阻路定儲存問題? 問:病人尿頻求診,醫生如何診斷膀胱過度活躍症或前列腺增生? 何:簡單來說,與下泌尿道相關的疾病分兩大類,一是阻塞性,即是排尿排得慢,另一個是儲存問題,即是難以忍尿。兩類問題的治療方法各有不同,所以除了分辨徵狀,醫生會建議病人接受尿速測試、驗血及驗尿,以確認病情的嚴重程度。 如果病情比較複雜,或徵狀與初步檢查報告不脗合,便要考慮較深入檢查,常見的有尿動力學測試及小便日記,從中得悉病人每日小便的時間及動力如何,這都可以用來診斷病人是否患有膀胱過度活躍症或前列腺阻塞。若懷疑病人有前列腺異常、膀胱癌,或生結石問題,則可能需要膀胱內窺鏡檢查。 ‧尿速測試: 病人在尿流速測試機上小便,可顯示小便速度是否正常。 ‧尿動力學測試: 醫生在病人清醒的狀態下分別將導管置入尿道及肛門,然後將生理鹽水注入膀胱,測試病人儲尿及排尿時,膀胱、尿道及腹部的壓力分佈。 ‧膀胱內窺鏡: 將內窺鏡經尿道進入膀胱,直接觀察膀胱的情况,其間會施以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者打「瞓覺針」。 ■「雙藥齊下」成效加倍? 問:如何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 何:針對前列腺肥大而導致阻塞尿道,醫生會用藥放鬆前列腺,令尿道暢通。好處是藥效快,兩三日見效,可以減輕約三成徵狀;副作用是部分病人用藥後感到頭暈或不適,而且治標不治本。 另一種對付前列腺增生的藥物是荷爾蒙,抑制男性荷爾蒙分泌,將前列腺縮細約兩成,令小便暢順,效果較持久,更可減低一至兩成做手術的需要;但荷爾蒙效果較慢,可能要三個月至半年才會見到顯著效果,亦會影響性功能。有時醫生會建議病人同時服用以上兩種藥物,處理前列腺的不同問題,成效雙倍,當然,副作用都會雙倍。 ■手術影響生育能力? 問:什麼情况需要手術? 何:如果前列腺閉塞致無法小便,或因長期小便阻塞導致經常有尿道感染、出血、結石等情况,甚至影響腎功能,醫生會建議手術。另一情况是病人服藥一段時間,仍受到徵狀困擾,亦可考慮手術。傳統做法是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屬微創手術,將內窺鏡從尿道口進入,把阻塞的前列腺割除,歷時約一小時,手術後住院兩晚。這個手術有效快捷,常見併發症是手術後一星期內小便有血,但情况會慢慢減退。另一風險是有可能破壞部分括約肌,令精液倒流膀胱,隨小便排出,因而影響生育能力。 其他治療方案包括激光氣化術,好處是減少流血,適合服用薄血藥的病人。還有一種是激光剜除術(Laser Enucleation),適用於體積增生至近二百立方厘米(cc)的前列腺(正常前列腺體積為二十立方厘米)。現時外國包括德國及新西蘭會使用新的手術,利用機械手臂及人工智能水槍,配合醫生人手監控,噴走阻塞的前列腺組織,有關技術暫時未引入香港。 文:高嘉莉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富貴包】肩頸上肢痠痛勞損 長期低頭機不離手 3大隱患

【明報專訊】今時今日智能電話已經成為日常不可或缺之物,它能帶給我們生活上的方便,但同時也對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對經常「機不離手」的人來說,可能因為姿勢不良致頸、肩、上肢勞損,也有可能因為長期專注用眼而出現眼睛疲勞或視力問題,更有可能因滑手機「上癮」而出現休息不足、壓力過大、焦慮等精神情緒失調。(編者按:長期低頭者肩頸痠痛易勞損外,甚至會在頸胸椎交界處長出突起的軟組織增生,俗稱「富貴包」,患者甚至會因頸椎間盤退化而引起神經、血管卡壓,以及骨質增生等,這些病變可統稱為頸椎病。了解長期低頭的3大隱患。) 隱患1:長期低頭聳肩 頸肩上肢勞損 富貴包或致頸椎間盤退化 不少人使用手機時沒有注意保持姿勢正確,出現長期低頭、聳肩等不良姿勢,以致肩頸肌肉持續收縮繃緊,因過用而勞損。 患者除肩、頸、上背繃緊痠痛外,還有頭頸活動不順暢、頭暈、耳鳴、咬合不正、上肢麻痹等症狀。長期低頭者甚至會在頸胸椎交界處長出突起的軟組織增生,俗稱「富貴包」,妨礙仰頭動作。此類患者在接受身體檢查時常會發現位於頸部兩側的胸鎖乳突肌過度緊張、頸椎生理弧度消失(頸椎變直)、頸椎小關節錯位,甚至因頸椎間盤退化而引起神經、血管卡壓,以及骨質增生等,這些病變可統稱為頸椎病。 中醫認為若長時間姿勢不良,妨礙氣血運行,造成經絡瘀滯,不通則痛。在治療方面可從改善局部病灶狀態入手,運用針灸、推拿等治療手段,放鬆肌肉,理順筋絡,改善氣血運行。針對頸椎病的常用穴包括風池、完骨、天柱、頸百勞、肩井、天宗、後溪等。如兼具上肢麻痹、痠痛等症狀,可選用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穴(見圖一),以及患處局部的「阿是穴」(壓痛點)。若經檢查發現頸椎小關節有錯位問題,可通過推拿及復位手法矯正。 要預防頸肩及上肢勞損,在使用手機時應保持正確姿勢,避免長期低頭、聳肩,建議將手機舉起與眼睛平視,並每隔30分鐘做2至3分鐘的肩頸單方向伸展運動,包括仰頭、低頭、左右轉動、左右側彎、頭部前伸,以及順逆時針旋轉肩關節等,鬆弛頸肩肌肉。如經常感覺肩頸繃緊,可熱敷患處,艾灸、拔罐、刮痧等亦有紓緩作用。 相關閲讀:以為瞓捩頸?低頭族易令頸椎退化勞損 手痹肩頸痛 緊守90-90-90 position法則預防 隱患2:視物昏花 眼澀不適 長遠影響視力 當眼睛長時間專注凝視近距離物件時,容易造成眼肌疲勞,以致視物昏花、對焦能力下降等,長遠影響視力導致近視。除此之外當眼睛長期盯着發光屏幕,可令眨眼次數減少,容易出現眼乾、眼澀等不適。 中醫理論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內經》云:「肝受血而能視。」若用眼過度,久視傷血,會導致肝血不足,無法濡養眼睛,從而出現眼花、視物不清、眼睛乾澀不適,甚至出現怕光、飛蚊、迎風流淚、眼瞼肌肉不自主跳動等,皆與血虛、陰虧有關。治療方面可以採用補肝血、養肝陰的辦法,常用中藥包括枸杞子、桑椹、黑芝麻、何首烏等,中藥方劑可用杞菊地黃丸、左歸飲、四物湯等。 針灸或穴位按摩治療一方面可選用位於眼睛周圍的近部穴位,如攢竹、絲竹空、睛明、四白(見圖二)等,另一方面可選用有養肝、滋陰補血作用的遠部穴位,如位於手上的內關、養老,位於下肢的三陰交、光明、昆侖等,可針刺或以中等力度按揉,以改善眼睛周圍的血液循環並放鬆眼周肌肉。 為預防眼睛疲勞,建議每當注視屏幕1小時,便要讓眼睛休息5分鐘,可閉目養神或遠眺戶外風景,以放鬆處於緊張狀態的眼肌。若在專注用眼時感覺視力模糊、頭脹、眉心重墜,可閉目運睛2至3分鐘,配合摩擦、按揉眼周穴位,以紓緩疲勞。眼睛乾澀者可透過多眨眼,以及按揉太陽、絲竹空等穴位,以刺激淚水分泌。如果本身屬於肝腎陰虛體質,易見口乾、眼乾、皮膚乾燥、煩躁、多夢者,便要更加留意眼睛保養,切忌過用。 相關閲讀:【有片】WFH長期低頭致頸生富貴包? 骨折風險增七成 窒礙腦供血 隱患3:影響睡眠質素 焦慮壓力大 不少都市人都有滑手機「上癮」問題,無時無刻都想着要操作手機,不止令手機使用時間過長,而且當「機不傍身」或網絡信號欠佳時,常會感到緊張焦慮、坐立不安,非要拿出手機漫無目的地操作一番不可。 瀏覽手機時間過長,尤其在夜晚,有可能妨礙睡眠,使休息時間減少,且降低睡眠質素,如難以入睡、早醒、多夢等。若用餐時邊吃邊滑手機,有可能影響消化,造成胃氣脹、胃痛等。「機不離手」亦可導致精神過度緊張,引起頭痛、心悸、冒汗、尿頻等與壓力過大相關的不適。 中醫認為壓力過大、過度勞神容易引起精血耗損,且妨礙氣機運動。精血虧虛者常見面色蒼白無華、精神委靡、睏倦欲睡、頭暈耳鳴、舌淡、脈象沉細。若經常焦躁不安,身體處於燥熱、火盛的狀態,則常見身熱盜汗、心悸、口乾、舌紅等。如果思慮過多,思則氣結,氣機不暢者可致胸悶、呼吸不暢、胃氣脹痛、月經不順等。 針對精血虧虛、燥熱偏盛的「心腎不交」失調,中醫治療既要補益精血(常用方藥如六味地黃丸),也要清熱寧心(常用方藥如天王補心丹),氣機失調者可配合理氣舒鬱。運用針灸或推拿調節精神狀態,可選用手部的內關、神門、勞宮(見圖三),以及位於下肢的陰陵泉、三陰交、太衝(見圖四)。 要避免過度消耗精力,日常建議調整心態,妥善分配時間,不要把時間表塞得密密麻麻,不做「無事忙」。使用手機要有節制,對資訊內容需有取捨,要給自己閒適、放空的空間,學習靜養、調神,保持充足睡眠,達到生活張弛有度、動靜平衡。在日常飲食方面,建議少吃辛辣、燥熱刺激的食物,以免傷陰助火。多吃瓜菜、水果等可補充津液、減輕燥火,而且能幫助消化。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了解失眠7大成因 注意睡眠衛生Do’s and Don’ts 解決輾轉難眠之苦

相信不少人都曾經歷過失眠之苦,躺在床上「眼光光」,輾轉難眠。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去年一項研究發現,近四分一青年人有失眠問題。間中失眠致翌日精神欠佳和疲倦,只需晚上補眠便可,但如果失眠問題持續,不單影響專注力和工作效率,久而久之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等機會,更會誘發抑鬱、焦慮症等精神問題,部分人甚至會借酒精或藥物助眠,長遠或導致依賴酒精或濫藥。究竟何謂失眠呢?立即了解失眠的7大成因和睡眠衛生的Do’s and Don’ts,以改善難眠之苦! 相關閲讀:【失眠原因】1/4青年受失眠困擾 睡眠、壓力與精神健康有關 如何解「睏」? 何謂失眠:一周至少三晚難入睡持續3個月 7大失眠成因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王澤塘醫生表示,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失眠患者必須對其睡眠時間的「質」和「量」感到不滿,包括一星期至少有3晚出現難以入睡、難以維持睡眠、太早醒來、醒來後難以再入睡等,而且問題維持至少3個月。深受失眠困擾的人士,即使有睡覺的機會,仍難以入睡。 王醫生指出,失眠的成因很多,常見是由於壓力所致,也會因為不良習慣和一些生理上的問題影響睡眠質素。以下是7大失眠成因: 壓力:人體的自律神經會因學業、工作及家庭等壓力而過度亢奮,引致心悸及肌肉繃緊。特別是需要夜間上班或輪班工作的人士、或要經常穿越多個時區的航空機組人員等,其生理時鐘容易受到干擾,增加失眠的風險。 不良習慣:一些不良習慣例如傍晚吃得太飽,有機會引起胃酸倒流;飲水過多則會導致夜尿;傍晚或晚上吸煙、飲用咖啡、濃茶及酒類等,也會刺激大腦。其他不良習慣例如躺在床上看電視、手機及平板電腦,或者睡房的溫度及光暗度不舒適,都會影響我們的生理及心理狀態,導致難以入睡。 身體疾病:除了外在因素,一些生理上的問題也可以導致失眠,王醫生解釋,好像前列腺增生、膀胱過度活躍症及糖尿病會引致尿頻,令患者夜間頻頻上廁所;甲狀腺亢奮會令患者心理及生理難以平復;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心臟衰竭的患者亦會容易因呼吸困難而失眠。 精神疾病:失眠可以是抑鬱症、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精神疾病的徵狀之一。 藥物:某類藥物會造成失眠,例如抗抑鬱藥SSRI、治療哮喘的氣管擴張藥及某些高血壓藥。其他非處方藥物若含偽麻黃素(如通鼻塞藥),亦可引致失眠。 睡眠相關疾病:睡眠窒息症、週期性腿部抽動症及不寧腿症候群等都會影響睡眠質素。 原發性失眠:如臨床評估完全排除以上所有失眠原因,患者則屬於原發性失眠。 相關閲讀:【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睡眠測試評估失眠原因 王醫生指出,若患者因為失眠問題求醫,醫生會先透過問症了解其睡眠模式,並安排合適的身體檢查及化驗,甚至會進行睡眠測試,期間監測患者的腦電波、呼吸、心跳、眼球運動和身體動作等數據,找出是否有其他引致失眠的潛藏疾病。 睡眠衞生注意事項Do’s and Don’ts ✓ ✗ 定時上床睡覺及起床;限制小睡時間(最好少於30分鐘) 經常小睡 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保持寧靜,室內光線和溫度適中 太餓或太飽就寢 放鬆心情,睡前可以聽聽輕鬆的音樂,或用暖水洗澡 睡前飲用含咖啡因飲品,例如咖啡、可樂或茶 如未能入睡,切忌勉強,可起來做些小事情,待有睡意時才睡 睡前使用光亮螢幕,如平板電腦、手機、電視 如果能夠確認造成失眠的源頭,必須「對症下藥」,醫生亦會向病人講解良好睡眠習慣,協助調整生活和睡眠,作為第一線的治療方案,其他治療方法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針對失眠的心理治療之一,效果不比安眠藥遜色,而且安全得多。治療會教導患者辨識導致失眠的原因,糾正不正確的睡眠觀念,例如沒有藥物和酒精一定不能入睡等。 非處方藥物:這類藥物可直接於藥房或超市購買,毋須醫生處方,例如用作傷風感冒藥的第一代抗組織胺藥,服用後會產生睡意,但要留意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患者不宜使用;至於褪黑激素對需要輪班或經常穿越不同時區人士可能有幫助,但治療失眠的效果未必顯著。 處方藥物:如以上方法沒明顯效用,或在認知行為治療發揮功效前,醫生可能會處方安眠藥作短期治療,以加快入睡及增加睡眠時間。常用的安眠藥有苯二氮䓬類(Benzodiazepine),如勞拉西泮(Lorazepam)及地西泮(Diazepam),服用後可縮短入睡時間、延長睡眠時間和減少醒後的困倦感。這類藥物較適合作短期治療,若連續使用數星期有機會出現依賴性,以及影響記憶、產生幻覺、壓抑呼吸及增加長者跌倒風險。另一類非苯二氮䓬類(Non-Benzodiazepine)又稱為「Z藥」,常用的包括佐匹克隆(Zopiclone)及唑吡坦(Zolpidem),其化學結構與苯二氮卓類完全不同,但藥效、不良反應和風險相似。 正確治療失眠,對促進身心健康和提升生活質素都非常重要。王醫生提醒,如持續受失眠問題困擾,務必諮詢醫生意見,不應自行服用來歴不明的保健品或成藥,更不要自行增加處方藥物劑量。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