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要識】石榴皮煲水止瀉 亂飲招胃痛

【明報專訊】暑假外遊,美食當前難忍口,但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肚皮開始投訴。一兩次腹瀉,不少人認為是小事,毋須求醫,坊間偏方教用石榴皮乾煲水止瀉。註冊中醫表示,石榴皮乾能治療食物不潔所引致的腹瀉,但其他因素引致的腹瀉,亂飲隨時會引起胃痛,必須慎用。 Read more

【營養要識】中醫推介:無花果淮山扁豆湯 健脾祛濕

【明報專訊】腹瀉病因多,治療必須對症下藥,施德享指出,「例如當中醫判定為非脾虛或腎虛所引致的腹瀉,而是由暑濕引起,便會使用神麴,具有消食健胃、和中止瀉的功效。至於冷風引起的外邪腹瀉,便會用上乾薑(經乾燥炮製的薑)焗水飲用,留意乾薑不能以生薑代替,因為生薑在中醫學中,只能在皮膚產生作用,無法進入脾腎。」 Read more

【中醫治療】芡實祛濕不全面 反致肚脹氣鬱

【明報專訊】上周響起今年首個雷暴警告,同時迎接了首場「黃雨」,表示早春來臨。香港位於華南地區,濕氣較重,一踏入回南天,不單地面牆身滲水,人也會感覺特別疲累。這種天氣下,老一輩就會準備祛濕食療,芡實煲粥是常見祛濕偏方。惟註冊中醫表示,芡實只能改善部分濕症,食得過量隨時反招消化不良。 ▲明報製圖 老人家說春天濕氣重,需要祛濕,當中的「濕」如何解讀?註冊中醫施德享指出,在中醫角度天氣四季的氣候變化,可分為風、寒、暑、濕、燥、火,稱為六氣,常說濕氣重,就是六氣的其中一種。「人體本身有適應環境的能力,會隨着不同的氣候變化來調節,所以無論天氣如何轉變,如果身體抵抗力充足,不會有大問題;但如果本身抵抗力低,遇上天氣突然轉變,就容易生病,稱為『六淫』」。 內濕徵狀較外濕嚴重 六氣中的濕,古書中大多記載出現在長夏(農曆六月)或初秋(農曆七月),但施德享解釋,由於古書大多以華中地區作為標準,而香港處於華南地區,氣候較潮濕,所以濕氣亦會較早出現。濕氣積聚體內,會令人感到疲累,身體亦會浮腫,但這只是一些表徵,施德享指出還有更多問題出現。「病情輕重,主要視乎濕氣對身體影響的程度,如果是外來的濕氣干擾到身體,會出現輕微的徵狀,稱為外濕;但如果由身體內產生濕氣,便會引發較嚴重徵狀,稱為內濕。病情較輕者,如果濕氣聚於胸脥之間,便會出現心口悶的感覺;而聚於脾胃,便可能會感到肚脹、胃口變差;如果濕氣傷及腰以下,更會導致小便變得混濁、大便溏泄等問題,而女性的帶下(俗稱白帶)亦會增多。」 至於病情較為嚴重,濕氣聚於胸脥者會因心口悶而變成咳嗽,聚於脾胃則會出現肚瀉或水腫。若濕氣去到關節、皮膚,便會出現麻或痛,濕疹亦會惡化。不少人會因為抵抗力不佳,外濕問題變成內濕;亦有一部長期病患者、老年人會因抵抗力太差,直接出現內濕問題。由於香港的潮濕程度,甚至會令到牆身、地板滲水,容易察覺,加上濕氣重會引致的病痛多,令到不少人步入春天後,便說要準備食療祛濕。 ▲施德享(勞耀全攝) 感冒前後 消化不良 便秘忌服 坊間流傳用芡實煲粥祛濕,施德享表示,芡實粥不能化解所有「濕」,因芡實功效有限制。「芡實是一種中藥,主要歸脾、腎經,其功效有補腎、固腎及益精,亦具有收斂的特性,因此主要用於一些消耗性的病情,例如夜尿頻密、遺精、帶下多等身體上出現流失等問題,同時亦會用在慢性腎炎、風濕痛、腹痛的情况。由於濕氣有可能入侵脾、腎等五臟,而配合芡實便可解決濕氣引致的脾、腎問題。」 不過,施德享補充,芡實並非一種好的祛濕藥材,除了因為它只限於針對特定部位祛濕外,更重要的是它有收斂的特性。「感冒前後的人不能食用,否則其收斂特性會抑壓病情;有食滯、消化不良、氣鬱及肚脹等問題,亦會因為芡實的『補』性而滯上加滯;至於有痢疾、痔瘡或腸道細菌而導致肚瀉,亦不適合食用。另外,剛生育的婦女,身體血瘀未散、惡露未清,除非在中醫指導下食用,否則亦可能因其收斂特性而無法清除血瘀或惡露。」 其實除了芡實,中醫亦會用白朮、茯苓、蒼朮等中藥,達至健脾祛濕之目的,其中白朮、茯苓的藥性較溫和,孕婦都能服用,蒼朮則適用於一切內濕和外濕問題,包括風濕、痛風、關節痛、肚瀉等都可以,但以上中藥使用前都需要先諮詢中醫意見。祛濕藥有很多,但重點是並非因為天氣潮濕便要祛濕,而是身體出現濕氣重的徵狀才要祛濕。「如果身體抵抗力好,適應天氣變化的能力無問題,就算潮濕天氣都不會出現問題,在沒有濕氣徵狀下,服用祛濕中藥反而適得其反。」 運動排汗 飲茶利尿減濕氣 想防止濕氣干擾身體,應由飲食及運動入手,首先減少進食肥甘厚味的食物,以免傷及胃、脾、腎,繼而令濕氣入侵。其次是多飲茶以利尿,或是多做運動排汗,減少身體的濕氣積聚。加上中醫學說脾主四肢,四肢多活動亦對脾有益。養好胃、脾、腎,便能將濕氣排出,是個不錯的祛濕方法。 文:勞耀全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中醫治療】知多啲:赤小豆祛濕最強慎用

【明報專訊】祛濕食療,除了芡實外,亦會用上赤小豆、黑豆、薏米等材料。4種食材中,究竟哪種祛濕能力最強?「這4種常見食材都是中藥。赤小豆具有利水解熱的作用,若進食過多,由於利水能力強,會容易令人消瘦。至於黑豆則主要針對水腫、腎虛等問題,祛濕效果與芡實相若,薏米則具有利水健脾的作用。」施德享表示,根據4種中藥的藥性,赤小豆的祛濕能力最強,但亦由於藥性強,不建議自己亂用;相對而言薏米是較安全的祛濕中藥,但要留意由於薏米都有一定的利尿能力,並不建議孕婦使用。坊間不少祛濕湯方會將上述4種中藥混合使用,期望達到最佳效果,但這個做法可能過分祛濕,反而會令身體出現更多問題。 ▲赤小豆(資料圖片) 誰忌用芡實? ‧感冒前後 ‧食滯、消化不良、肚脹 ‧氣鬱 ‧產後婦女 ‧細菌導致的肚瀉 ‧便秘   Read more

【中醫治療】知多啲:芡實+淮山+無花果 簡易家常祛濕湯

【明報專訊】由於芡實有收斂特性,芡實粥祛濕不是人人合用。不過施德享說只要配搭得宜,芡實亦可作為家常祛濕湯水。加入具有滋陰作用的淮山,以減低過分祛濕所引致的問題;而無花果則有健脾清腸的功效,可減少因進食過多芡實而出現的消化不良、肚脹、便秘等。 ▲淮山(資料圖片) 材料:芡實30克、淮山30克、無花果3粒、蜜棗3個、瘦肉600克(約1斤) 製法:將材料洗淨,瘦肉汆水,放入煲內,加入1公升水,中火煲30分鐘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 ▲無花果(資料圖片)     Read more

【中醫治療】肚谷谷 蜂蜜麻油助解決

明報專訊】近年湧現不少「神奇食物」,聲稱能醫百病,而數最多人食用的,非蜂蜜莫屬。傳聞每朝一匙蜂蜜能止胃痛,又說蜂巢水可消鼻炎,網上更有偏方指混合蜂蜜麻油飲用,能對付都市人常見問題——便秘。 (明報製圖) 註冊中醫施德享表示,蜂蜜及麻油均具潤腸通便作用,但只適用於因虛症而起的便秘,實症便秘,口服作用不大。 不少都市人都受過便秘之苦,有的屬間中一次的短期便秘,有的則是維持數星期的長期便秘。坊間流傳不同的解決偏方,而蜂蜜麻油湯是其中一種。偏方中的材料分量各有不同,其中一偏方是用250毫升蜂蜜逐少加入100毫升麻油,過程中不停攪拌,直至完全混和,每日服用兩次,每次10毫升,聲稱可通便。 肚脹心煩 肛裂生痔瘡 經常便秘,對身體究竟有沒有影響?註冊中醫施德享解釋,在中醫角度,便秘對於健康並沒有太大影響,但會引伸不少問題,「當病人每次排便相隔3至4日,而維持周期長時,便可視為長期便秘,雖然在中醫角度長期便秘不會影響身體產生嚴重問題,但可能出現肚脹、心煩,甚至頭暈、失眠等,部分病人更由於糞便過硬,引致肛裂出血,或出現痔瘡等,對日常生活構成不同程度影響」。 蜂蜜及麻油都是日常可接觸到的食物,究竟能否達到通便效果?施德享表示,古書提及兩者都是中藥,「蜂蜜,在中醫角度是一種補藥,具補肺、潤肺及潤腸作用。至於麻油,亦會用在中藥上,主要是將芝麻放入中藥內同煮,具補肺、益肝腎、明目、潤腸及堅筋骨之效。由於兩種均可潤腸,因此有一定通便效果,可解決部分人士的便秘問題」。 蜂蜜傳說——網上流傳不同的蜂蜜偏方,既有治胃病,亦有指能美容,但原來對於便秘問題,都有一定幫助。(HEMARAT@iStockphoto) 虛症口服 實症外用 不過,施德享指若依偏方使用,只限對部分便秘人士有效,原因何在?首先需理解中醫對便秘的分類。施德享指便秘大致分為實症及虛症兩種,當中又細分為5種不同成因。 實症: ‧熱便秘:香港人最常見的便秘,主要是由腸熱引發便秘,作感冒時熱由肺下移至腸的便秘,以及因經常食辛辣、濃味食物和飲酒引起的便秘 ‧氣便秘:成因是多思慮引起的氣鬱和少活動導致氣滯而引起的便秘 ‧冷便秘:主要是由於進食生冷食物或因寒的感冒入腸所引致的便秘 虛症: ‧陽虛便秘:大部分出現在年紀大、身體弱人士身上,他們會有怕冷,易出汗,吹冷風易瀉等徵狀 ‧陰虛便秘:大多是做完大手術、產後的人,因血氣不足而出現便秘問題 由於蜂蜜在中藥中屬補藥,所以飲用蜂蜜麻油湯對陽虛或陰虛的人士會有通便作用;但對於實症病人,由於還有其他因素引致便秘,所以不宜內服,反而外用,將蜂蜜或麻油塗於肛門,才能有效通便。尤其是對於熱便秘人士,由於會有大便乾結的問題,更需要外用才能有效排便。 非即見效 免疫力低勿用 雖然蜂蜜麻油湯對於虛症的便秘病人有一定功效,但施德享提醒,蜂蜜麻油湯並非瀉藥,不會一服即見效,需要服用一段長時間才有用。「蜂蜜及麻油主要是潤腸及潤肺,以改善身體機能為主,所以通便效果需視乎服用者本身的虛症嚴重程度。如果虛症不算嚴重,或許一兩個星期便見效,但如果虛症嚴重,可能需要長達1個月才見效。」此外,雖然蜂蜜屬常見食材,但不建議免疫能力不全、化療後、新產婦、1歲或以下幼兒、糖尿病患者,以及服抗凝血藥的人士服用。 另外,蜂蜜麻油湯只能針對便秘情况較輕微的人,如果便秘較嚴重,應用針對性的中藥,「虛症通常使用含較高油分的中藥,例如麻子仁、郁李仁、白芍、當歸等;至於實症則會用到芒硝、大黃、枳實。而對於年紀大的病人,會使用肉蓯蓉,具補血、補腎及潤腸的功效,藥力較為平和。當服用後便秘問題減輕,便可減少用藥量或停用」。值得留意是這些中藥必須因應病症嚴重程度決定分量,所以使用前最好諮詢註冊中醫的意見。 施德享(資料圖片) 文:勞耀全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運動消閒】知多啲:早晚跪趴 加強腸道蠕動

【明報專訊】想解決便秘,腸道運動相當重要,尤其是運動量偏低者,較容易便秘。飲食上要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外,同時要做適量運動。沒時間做運動又怎麼辦? (明報製圖) 施德享教路可運用跪趴式伸展來紓緩便秘。「做法相當簡單,先跪在地上,然後上身趴下,胸口貼近雙膝,雙手伸直手指貼地,便能加強腸道蠕動(圖)。維持動作直至有放屁感覺為止,便會感到便意。建議最好每日早晚各做一次,可保持腸道暢通。」 Read more

【營養要識】知多啲:食花生添脂潤腸

【明報專訊】要解決便秘,宜減少飲酒,並少食辛辣及濃味食物,此外適量的油脂有潤腸作用。施德享指出不少果仁類食物都含植物油脂,有助潤腸,例如花生、果仁、芝麻、合桃等,都有助排便。另外,不少長者求診時都有便秘問題,雖然他們進食大量蔬菜,但卻甚少吃肥肉,怕膽固醇超標,「其實長者適當吸收動物脂肪可減少便秘,其中一個方法是在煲湯時,加入適量的豬肉即可,當然燒肉這類含有大量動物脂肪的食物,還是少食為妙」。 施德享推介較溫和的食療——火麻仁南杏瘦肉湯,「氣虛人士可加北耆,而腎虛人士可加肉蓯蓉,血虛人士則可加杞子,至於氣滯人士可加陳皮,能加強通便效果」。 ■火麻仁南杏瘦肉湯 (2至3人分量) 材料:瘦肉400克、薑1片、火麻仁15克、南杏6克 做法:將火麻仁、南杏浸泡約15分鐘;瘦肉洗淨切件。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入20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改為中火煲約2小時即可 功用:潤腸通便 Read more

知多啲:4招防腳臭

腳臭可以用白蘿蔔浸腳,但如果未有腳臭,是否不用理會?當然不是!必須做好預防措施,才能遠離腳臭問題。施德享有以下4招貼士提供,防患於未然。 ■多運動提升抵抗力 長期病患人士例如糖尿病患者,由於抵抗力較差,所以必須多做適當的運動,以提高自身抵抗能力,減少腳臭出現。 ■毛巾分開用 盡量避免去公共浴室洗澡,減低交叉感染風險。在家中洗澡,每個家庭成員亦要有獨立使用的毛巾。另外,留意洗滌衣襪時,不要將其他人的襪一同清洗,以免細菌互相感染。 ■穿五指襪減汗積聚 不少人的腳臭問題與鞋的透氣度有關,當中以皮鞋的透氣度最差,所以買鞋時,最好選擇透氣效能較高的鞋,以減少腳汗積聚。如果必須穿皮鞋上班,亦最好勤換鞋墊,減少細菌滋生。另外,選擇五指襪減少腳趾與腳趾之間的汗水積聚,都能改善或減少腳臭問題。 ■注意飲食 減少進食刺激或濃味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都會增加身體排汗,如果發現腳汗太多,可在腳上塗上止汗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