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少已接種首劑新冠疫苗人口比例 以色列佔半數 可達群體免疫?天然免疫力?

【明報專訊】以色列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比率全球最高,新增確診數字持續下跌。以色列最大醫院舍巴醫學中心(Sheba-Medical-Center)總監萊謝姆(Eyal-Leshem)表示,當局已取消了不少防疫措施,但確診數字持續下跌,唯一解釋是群體免疫,「這說明即使有人染病,大多數患者所遇到的人都不受感染」。不過英國布賴頓大學病毒學家皮特(Sarah-Pitt)認為,判斷以色列已達到群體免疫言之尚早,仍需觀察其病例會否繼續下跌及維持在低水平。 Read more

【新冠疫苗】接種科興疫苗和BioNTech疫苗 7大禁忌 專家:疫苗有效率低群體免疫數年才達到(附:疫苗接種途徑和預約流程安排)

【明報專訊】首批100萬劑的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新冠疫苗於今午(19日)下午5時30分抵達香港國際機場。本港將於下周五可接種的科興疫苗整體有效率約50.56%,BioNTech疫苗有效率約95%。據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報告,科興藥廠列出5大禁忌人群,包括孕婦、未控制的嚴重長期病患者等,至於BioNTech疫苗,衛生署轄下聯席科學委員會上周建議,嚴重體弱長者如安老院舍的長期臥牀長者,以及特別年長的組別、如85歲以上者,接種BioNTech疫苗前要由醫生評估。有專家認為,以科興疫苗的有效率,即使全港人口接種,也不能達到群體免疫。另有專家認為,群體免疫可能要數年才達到,估計未來兩三年仍要戴口罩。 Read more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總體有效率50.4%(巴西) 港疫苗中心接種BioNTech 私家醫生提供科興、阿斯利康疫苗 世衛:今年難達群體免疫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計劃將於下月開展。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今(13日)在新城電台節目稱,全港18區每區最少一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屆時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用作接種BioNTech疫苗,私家醫生、家庭醫生或私家醫院則為市民接種中國科興疫苗和阿斯利康疫苗。不過,其中一款中國科興疫苗,至今仍未公布完整的第三期臨牀研究結果,各地分別公布不完整數據。其中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周二(12日)發表在國內後期臨牀測試數據,顯示中國科興生物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苗總體有效率為50.4%,遠低於上周公布的78%,亦僅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要求的50%門檻。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周一(1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世衛團隊正在中國與科興公司和國藥集團合作,評估其生產的新冠疫苗,可能將其列入WHO緊急使用清單。亦有世衛專家指出,今年難達群體免疫。 Read more

【新冠肺炎】本港出現全球首宗二次感染個案 港大研究:反映群體免疫難截斷新冠病毒傳播 建議康復者續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接種疫苗

【明報專訊】33歲IT業男子上周第二度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港大研究發現,該病人是全球首宗有紀錄的二次感染個案,反映群體免疫未必能截斷新冠病毒傳播,病毒有可能像其他引起感冒的人類冠狀病毒一樣一直存在,即使有抗體也不一定終身有效,但病人二次感染的病徵有可能較第一次輕微。負責研究的專家稱,病人可多次感染令控疫難度增,未來巿民或要每年接種一次預防疫苗,並可能令醫療系統的壓力等同要面對「兩次流感」一樣。至於康復者,他建議繼續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亦要接種疫苗。 Read more

【疫苗接種】50歲以上人士可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 長者打肺炎球菌疫苗等的9個問題(更新10月10日)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日前表示,過去兩年,流感在世界傳染情况較低,然而南半球今年冬天出現嚴重流感季節,澳州本年新增流感個案超越過去5年平均數,達近年高峰;新西蘭新增個案同樣接近歷史高位等(見表)。衛生署榮譽顧問醫生曾浩輝另引述英國研究稱,若同時感染新冠及流感,死亡率將高兩倍。有政府抗疫專家顧問相信,只要市民佩戴口罩、按時接種流感疫苗,不會出現如外國般大爆發。為加強預防新冠病毒和流感夾擊,10月6日起年滿50歲或以上人士可於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可接種流感疫苗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名單如下。至於「政府防疫注射計劃」今日開始分階段為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提供免費流感疫苗接種,包括孕婦、居於護理院舍的人、指定公營診所的65歲或以上病人等。其他長者則可由10月24日開始,到衛生署指定14間長者健康中心及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診所免費接種流感疫苗。至於長者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則於全年繼續進行。有關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等的9個問題。 50歲或以上人士即日起可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名單 各區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由10月6日起,為50歲或以上接種新冠疫苗的香港居民,同時提供免費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服務。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科學委員會8月已有共識,新冠疫苗可與包括流感疫苗在內的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在預約接種新冠疫苗時同時預約接種流感疫苗。 預約系統:booking.covidvaccine.gov.hk 政府發言人日前表示,本地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自2020年2月以來一直處於低水平,本港市民現時對流感的整體免疫力較低。故呼籲市民在冬季流感季節來臨前,盡早完成接種所建議的新冠疫苗劑量及新一季度的流感疫苗,以達致較佳的保護。 其中負責營運接種中心的「尚至醫療」醫務總監郭寶賢(右)和副總監何學工(左)昨日同時接種兩種疫苗,何稱以往長者亦可同時打流感針和肺炎鏈球菌疫苗,「左右開弓」非新事,呼籲冬季前盡快打齊新冠和流感針。至於私家診所接種站,衛生署稱,若有關醫生參與「疫苗資助計劃」的流感疫苗接種,亦可為市民同時注射新冠和流感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提供科興疫苗的接種中心: . 北角渣華道體育館 . 觀塘創紀之城 5 期(17 樓) . 佐敦官涌體育館 . 港鐵青衣站 . 沙田源禾路體育館 提供復必泰疫苗的接種中心: . 西灣河體育館 . 香港大學駐港怡醫院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逢星期一及三) . 旺角界限街體育館 . 荔枝角公園體育館 . 觀塘曉光街體育館 . 港鐵青衣站 . 葵涌林士德體育館 . 上水廣場短期社區疫苗接種中心(17 樓) . 元朗體育館 . 沙田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澳紐流感個案達高峰 港會大規模爆發? 衛生防護中心日前(7日)引用澳紐及歐美等地情况,指今年澳洲流感個案超越過去5年平均數,新西蘭個案更接近歷史高位,憂慮本港亦可能出現大規模爆發。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過去兩年,流感在世界傳染情况較低,去年全球樣本陽性百分比持續維持在低水平,惟今年出現升勢。其中南半球今年冬天出現嚴重流感季節,澳州本年新增流感個案超越過去5年平均數,達近年高峰;新西蘭新增個案同樣接近歷史高位等(見表)。 歐家榮稱,過去兩三年因口罩令、社交距離措施等,令市民流感免疫力下降,現時感染流感風險料增加。 同時感染流感與新冠 死亡率高兩倍? 歐家榮補充,3歲以下幼童出生後可能從未接觸流感病毒,形容本港「儲咗一個比較大嘅人口未曾感染流感」,相關人士感染後或令重症風險增加。 對於有醫生估計隨本港逐步放寬入境限制等措施,今年將提早出現冬季流感高峰期,衛生署榮譽顧問醫生曾浩輝另引述英國研究稱,若同時感染新冠及流感,死亡率將高兩倍。 有政府抗疫專家顧問相信,只要市民佩戴口罩、按時接種流感疫苗,不會出現如外國般大爆發。曾浩輝回應稱,據以往經驗,本港流感高峰期通常在1至2月來臨,惟本港過去一段時間未見流感爆發,「唔知道會唔會打破模式」,惟覺得有一定可能,現時難以準確掌握。 今冬流感爆發風險大於新冠? 政府抗疫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新冠疫情以來嚴格的社會隔離措施令本港未有出現明顯的流感爆發,惟隨入境安排放寬至「0+3」,季節性流感病例很可能因此輸入香港。他補充,只要市民在公共場所繼續佩戴口罩,高危、高暴露風險人群接種流感疫苗,估計只會出現「零星病例(sporadic cases)」或「小規模爆發(minor outbreaks)」,出現大型爆發風險不大。 另一政府抗疫專家顧問、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9月25日)出席一個呼籲接種流感疫苗活動時稱,市民戴口罩接近3年,相信對新冠「混合免疫」保護力可維持半年至一年,惟過去兩年市民防疫意識提高,亦有社交措施和「口罩令」等,令社區流感傳播減少,加上流感疫苗接種率減少,流感的群體免疫降低,估計今年冬季流感爆發風險將大於新冠。 孔提到,海外地區放寬口罩令後,今年流感現反彈,其中澳洲5月入冬後出現甲型流感高峰,個案超越2019年水平,英國亦出現相近情况,輸入個案傳入本港風險隨之增加。他引述外國研究稱,同時感染新冠和流感可能性較小,主要是先染新冠再染流感,惟會令肺炎和其他併發症風險增加,籲長者和幼童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雙價疫苗更接近流行病毒株 政府收到BioNTech針對BA.4/5雙價疫苗加強針的認可申請。孔繁毅今(10 日)則表示,暫時未收到章程,但相信衛生署處理後很快會交由專家委員會及科學委員會審視,認為值得引入雙價疫苗,指相比針對原始病毒的第一代疫苗,雙價疫苗更接近流行毒株,效果更好,同時指出雙價疫苗主要防重症及死亡。 出席同一節目的中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則表示,新的變異病毒株或對現時使用的新冠口服藥產生抗藥性,本港的疫情發展趨勢則視乎疫苗效用,他又指現時加拿大、美國等地區已推廣雙價疫苗,本港面臨的問題在於變異病毒株BA.2.75.2會否成為主流毒株。 許樹昌孔繁毅同籲戴口罩打流感針 孔繁毅認為,即使現時本港有條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但口罩令、疫苗通應在今冬至明春維持,估計待世衛宣布新冠疫情大流行結束,才有望取消口罩令,料最快明年夏季方可撤銷室外戴口罩要求。若市民仍然佩戴口罩、接種流感疫苗,估計流感在本地流行情况將比外國樂觀。 許樹昌向本報表示,市民自前年初已開始戴口罩和注意手部清潔,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近兩年均無爆發,預計解除口罩令將致新冠和其他常見呼吸道病毒反彈,公院將如以往流感高峰期般受壓,籲冬季前推動高危群組接種流感針,減低明年1至3月爆發風險。他亦估計未來6至9個月難完全解除口罩令,或可待新冠疫情更穩定、接種率更高時參考新加坡做法,只要求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和往醫院診所才須戴口罩。 相關文章:預防流感及2019冠狀病毒病來襲 醫生建議及早接種疫苗 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 ~ 符合資格免費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群組 醫護人員 (包括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的護理人員); 50 歲或以上的人士; 懷孕婦女; 居於護理院舍 (例如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的人士; 有長期健康問題的人士*; 6 個月至 11 歲兒童; 家禽業從業員;及 從事養豬及屠宰豬隻行業的人士 * 長期健康問題包括患有長期心血管疾病(患有高血壓但無引發併發症的人除外)、肺病、新陳代謝疾病或腎病、肥胖#(體重指數 30 或以上)、免疫力低的人士^;長期服用亞士匹林的兒童或青少年(6 個月至 18 歲);患有長期神經系統疾病,以致危及呼吸功能,或難於處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因此病增加異物吸入肺內風險的人士,或欠缺自我照顧能力的人士。 # 肥胖被視為流感併發症的獨立風險因素,因此體重指數 30 或以上的人士也應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 免疫力低的人士包括因受疾病(例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或治療(例如癌症治療) 影響而令免疫機能減退的人士。 有關新一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的詳情,可致電衞生防護中心電話(2125 2125)或參閱疫苗接種計劃專頁。 ~65 歲或以上符合資格免費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的長者 在「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和「疫苗資助計劃」下,合資格的65歲或以上長者可獲免費或資助接種肺炎球菌疫苗。65 歲及以上患有長期新陳代謝疾病、肥胖 (體重指數 30 或以上) 、長期神經系統疾病也有資格獲得免費 / 資助的肺炎球菌疫苗接種。 關於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9個問題 問1:如本地季節性流感的整體活躍程度維持在低水平, 為什麼要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答:本地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自2020年2月中以來一直處於低水平,流感的傳播可能因一系列抗疫措施,如社交距離、手部衞生和在公眾地方佩戴口罩等,以及旅遊和出入境限制而改變。然而,當放寬這些防控措施後,流感的傳播可能會增加,因而進一步導致流感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新型冠狀病毒)共同流行的可能性,對體弱人群和醫療系統構成額外負擔。基於流感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而健康人士亦有可能患上嚴重流感,因此,除個別有已知禁忌症的人士外,所有年滿 6 個月或以上人士都應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問2: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後會否立即有效? 答:不會。接種疫苗後身體約需兩星期產生抗體來預防流感病毒。為預防流感,已接種疫苗的人士須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習慣、注意飲食均衡、恆常運動、休息充足及不吸煙。 問3:應在何時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答:應該在冬季流感季節開始之前至少兩星期前接種。過往香港的冬季流感季節通常在1月開始。然而,即使未能在冬季流感季節前接種,仍可盡快接種。 問4:為什麼有些人接種了流感疫苗後仍然會感染流感/有流感樣病徵? 答: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由於接種疫苗後身體約需兩星期產生抗體,所以如在接種後不久就受流感病毒感染,該人士仍會因身體未有足夠抗體而生病。第二,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亦可引致類似流感的病徵,使患者誤以為自己感染流感。第三,小部分人在接種滅活流感疫苗後會出現副作用,例如發燒或肌肉疼痛,令接受疫苗接種者誤以為自己患上流感。最後,流感疫苗不能提供完全的保護作用,因為疫苗效能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疫苗病毒株與流行病毒株的匹配程度,和接受疫苗接種者本身的個人因素 (例如年齡) 。儘管如此,每年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是其中一種有效減低患上季節性流感及其併發症風險的方法,亦可減低因流感而入院留醫和死亡的機會。 問5:一般人怎樣會受肺炎球菌感染?肺炎球菌是怎樣傳播的?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在香港的發病率為何? 答:肺炎球菌存活於人體。肺炎球菌常見於上呼吸道,即使健康的人士也可以是肺炎球菌的帶菌者。肺炎球菌可經飛沫或口腔接觸直接傳播,或透過接觸受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在 2009 至 2019 年,本地發病率為每 100,000 人中有 1.7 至 2.9 人。發病率於5歲以下和65歲及以上人士較高。 相關文章:【流感疫苗】新冠肺炎跟流感有機會同時感染?臨床徵狀難分辨 解答接種流感疫苗5個疑問 問6:流感與肺炎球菌感染有什麼關係? 答:流感會使人更容易患上社區性細菌性肺炎。繼發性細菌性肺炎是導致流感患者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問7:為什麼長者須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答:繼發性細菌性肺炎是導致流感患者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一項本地研究顯示,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可減低長者入院及死亡機會。 問8: 肺炎球菌疫苗可與流感疫苗一同注射嗎?答:可以。二十三價肺炎球菌多醣疫苗及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包括流感疫苗一同接種,但應使用不同針筒在不同部位注射。 問9: 肺炎球菌疫苗可否與新冠疫苗同時接種?答:在知情同意下,新冠疫苗可與肺炎球菌疫苗同時、之前或之後的任何時間接種。 資料來源:衛生防護中心 Read more

關於小朋友及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6個Q&As(衛生處方)

香港現正使用的兩款新冠疫苗安全有效,世界各地過億的孩子、本港超過80萬個學生亦接種過這兩款疫苗。科興疫苗採用滅活病毒技術為平台,適合3歲或以上人士接種;復必泰疫苗採用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為平台,適合5歲或以上人士接種。 接種新冠疫苗會否出現過敏及副作用? 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設有先進和完善的醫療信息系統,密切監察疫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有效掌握新冠疫苗的接種情况。兩款為小孩接種的新冠疫苗已獲證實安全有效。家長大可放心讓小朋友接種以上兩款新冠疫苗。 很多家長都擔心小朋友接種新冠疫苗會有過敏反應,接種新冠疫苗與打流感針差不多,世界各地已累積大量經驗,新冠疫苗過敏不再是需要擔心的問題。至於有一般過敏症的人士,甚至患有哮喘、鼻敏感、濕疹、食物,甚至藥物敏感的小朋友,都可以安全地接種新冠疫苗,沒有發生過嚴重的過敏反應。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新冠疫苗對預防孩子感染 Omicron 後出現重症有效嗎? 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自從去年11月份在南非爆發之後,迅速席捲全球,今年2、3月更嚴重重創香港,長者和幼童都深受影響。目前,要安全獲得對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並且建立群體免疫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有效的新冠疫苗接種。 世界各地已有非常足夠的科學數據,證實新冠疫苗能有效地預防感染後出現重症,減低入院和死亡風險,以及康復後出現併發症的機會。 家長值得留意的是小朋友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後,可大大減低感染 Omicron 後入院和出現重症的風險。 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時,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孩子中,大部分都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家長絕不可掉以輕心,要盡快為小朋友接種。 巿民仍需緊記,已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士,亦應繼續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並經常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衞生。 感染新冠病毒後可能會出現多系統性炎症,會有什麼影響? 家長絕對不能輕視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的中、長期後遺症情况,因為發現部分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會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絕大多數兒童均未曾接種疫苗或接種未滿14天,即使最初感染新冠病毒時症狀輕微,但康復約2至6星期後,出現持續發燒,心臟、腦部、肝臟、腎臟等不同身體器官及皮膚出現發炎的情况。 大部分患「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的兒童需要接受深切治療,使用呼吸機、強心藥和大劑量的類固醇以穩定病情、亦有機會導致死亡。亦有發現顯示,部分兒童就算僥倖地康復過來,亦會出現器官長期受損、長遠後遺症的情况,需要緊密跟進日後的進展。 預防發生「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最有效的方法是盡快幫小孩完成接種。美國疾病控制中心追蹤了幾千個感染新冠病毒後發生多糸統性炎症的病人,發現接種新冠疫苗能成功避免大部分多系統炎症的個案。為了避免兒童出現重症及後遺症,家長應盡快讓小朋友接種新冠疫苗。 什麼是「長新冠」?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長新冠」的患者大會在感染新冠病毒後3個月之內出現病徵,並持續至少兩個月,並無法由其他疾病診斷所解釋。這些病徵可以牽泛多個身體器官,而且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相當程度影響。 本港約有15%染疫小童康復後出現「長新冠」的情冼。各人症狀、嚴重程度及病情因人而異,但最常見的病徵包括影響味覺、嗅覺、失眠、頭痛、學習和認知能力兼記憶力變差等重要腦部功能。 目前尚未有針對「長新冠」的特定藥物,治療方案主要是針對患者的個別症狀進行護理,或透過一些循序漸進的復康治療,來減輕「長新冠」對患者生活的影響。建議患者作足夠休息、採取均衡飲食和生活模式、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做適量運動,來紓緩「長新冠」的徵狀。「長新冠」是一種需要多部門協作跟進的新冠後遺症。 現今全球專家仍正在了解「長新冠」的病因,並且努力找尋解決方案。「長新冠」發生的風險跟新冠病毒感染的嚴重性和病毒量息息相關,再次強調,完成接種新冠疫苗能大大減低病毒量和感染重症的風險,是預防發生「長新冠」最有效的方法,幫助「長新冠」徵狀的康復。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小孩感染過新冠病毒後還需要打針嗎?如果要打、幾時打? 今年2、3月第五波的疫情爆發,有過百萬的香港市民感染Omicron,當中包括超過10萬個小朋友。許多家長以為孩子感染新冠後已有抵抗力,所以不需要再打針,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 研究已證實感染Omicron 後的免疫保護只能維持一段短時間,縱使感染新冠病毒後身體會產生對抗病毒的抗體,但這些抗體水平只能維持一段短暫時間,保護能力亦隨之消失。第五波爆發至今已經過了幾個月,孩子感染後的抗體已跌至很低水平,不足以保護孩子免受另一次重症的感染。 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小朋友感染新冠後必須完成接種疫苗。以測試陽性後14天作康復日計算,康復一個月後需要再接種新冠疫苗,可選擇接種科興滅活疫苗或復必泰信使核糖核酸疫苗,提高對抗新冠病毒的抵禦能力,更長久地保護自己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包括更具傳染性的病毒變異株。對於有新冠病毒感染史的人來說,接種新冠疫苗是安全的。如果不肯定小朋友是否曾感染新冠病毒,家長可直接為孩子接種新冠疫苗,並不會增加風險。 懷孕和餵哺母乳的時候可否接種新冠疫苗?冠病毒後還需要打針嗎?如果要打、幾時打? 孕婦若不幸在懷孕期感染新冠病毒,有機會對胎兒有負面的影響,可引致胎兒發育不良、夭折、小產及早產等嚴重問題,所有計劃懷孕的婦女應儘快接種新冠疫苗。 未曾接種疫苗的孕婦可在懷孕期接種新冠疫苗,世界各地的科學數據已顯示懷孕期接種復必泰或科興疫苗都安全有效。懷孕期接種新冠疫苗不但能減低孕婦受感染患重症的風險,媽媽打疫苗後體內產生的抗體更能經胎盤傳送給胎兒,保護胎兒和出生後的嬰兒免受感染。 我們高度鼓勵孕婦接種後餵哺母乳,而正在餵哺母乳的媽媽,我們亦鼓勵他們接種,接種不但不會傷害嬰兒,抗體更可隨餵哺母乳傳送到嬰兒體內,保護初生嬰兒免受感染後發生重症。但切記接種新冠疫苗14天之後,才可產生足夠水平的抗體,所以孕婦應考慮盡早接種新冠疫苗。 撰文: 葉柏強醫生 (香港兒科醫學會前會長、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關日華醫生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Read more

【新冠疫情】混合免疫是什麼?接種3針疫苗後再感染是方法?港人第五波後抗體水平正下跌 冬季病毒更活躍?

【明報專訊】4名港大學者包括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及孔繁毅等日前(15日)撰文,認為本港要在今年冬季前達至最佳保護的「混合免疫」,即感染新冠和注射新冠疫苗帶來的免疫,並提出放棄「圍封強檢」和學校每日快測。獲續任政府專家顧問的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回應查詢時認同港大學者稱,病毒在冬天較活躍,夏天為推行「混合免疫」較好時機。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則認為,打3針新冠疫苗後再感染,是獲得混合免疫好方法,但不是先感染、再打針,故要先將長者3針接種率提升到愈高愈好。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昨回應稱,群體免疫或混合免疫「始終仍是一個理論」,強調政府絕不能在這剎那「躺平」,需保衛醫療系統及長者。 混合免疫是什麼?學者:即感染和接種新冠疫苗帶來的免疫力 冬季前達最佳保護 本港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逾兩年半。4名港大學者日前在港大「AsiaGlobal Online」發表文章,包括兩名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以及微生物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龍振邦和臨牀助理教授薛達撰文,認為要在今年冬季前達至最佳保護的「混合免疫」,即感染和打疫苗帶來的免疫,避免醫療系統崩潰。除了維持戴口罩,有需要繼續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讓社區低度傳播?學者:夏季病毒存活力低 空氣傳播較少 專家又提倡放棄圍封強檢,學校亦應取消快測,讓社區有低度傳播,令人群透過自然感染加強防重症的免疫力。4名學者指出,若所有社交距離措施都取消,入境者改為家居檢疫,根據新加坡經驗,每日個案數字或在3000至21,000宗之間上落,需聞氧氣住院者最高約1000人,死亡個案主要是未完成疫苗接種者及有嚴重自身疾病者。他們認為,在夏季病毒存活能力較低、空氣傳播較少,趁此時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和邊境措施較好。 4名港大學者認為要在等待針對Omicron疫苗的同時,有需要繼續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透過自然感染持續加強人群中防重症的「背景免疫」(background immunity),包括感染Omicron BA.2、BA.2.12.1、BA.2.75、BA.4或BA.5等亞系,不過戴口罩措施要維持。 建議圍封強檢、學校快測可取消?學者:須維持戴口罩 因內地仍繼續實施清零策略,他們建議優先和海外通關,逐步縮短入境檢疫期,並改為家居檢疫;不論感染什麼變種,在社區感染者也應盡量在家隔離,除非家居環境不適合,或密切接觸者是高危者。 至於檢測,他們認為核酸檢測應集中在邊境、醫院和安老院舍等,圍封及強制檢測不僅昂貴,還會打亂生活及造成浪費,需要放棄,因為社區需要有低度傳播,令市民黏膜免疫力加強。至於學校,他們認為應取消快速測試,參考現有的流感監察機制,制定機制監察學校、幼稚園等的新冠疫情。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同步推高接種率增驗核酸檢測?許樹昌:夏天推混合免疫較好時機 對於群體或混合免疫,盧寵茂回應稱,政府絕對會在防疫政策中考慮,但「始終仍是一個理論」,政府需考慮「會否不能保護我們的市民」。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稱,「混合免疫」非只是理論,有國家已「實戰」成功,如英國及新加坡,問題只是香港「夠唔夠膽做」,而推行「混合免疫」亦應同步推高高危群組接種率及加強核酸檢測,故不會是「躺平」。 許樹昌又稱,病毒在冬天較活躍,夏天為推行「混合免疫」較好時機,認為只要當局做好分流,無症狀或輕症者送往亞博等社區隔離設施,缺氧或有多種長期病患者才收入急症醫院,早些給高危但輕症者處方口服抗病毒藥物,毋須太擔心本港醫療系統無法承受。 接種3針後再感染是方法?劉宇隆:非先感染後接種疫苗 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則認為,打3針後再感染,是獲得混合免疫好方法,但不是先感染、再打針,故要先將長者3針接種率提升到愈高愈好。他又認為,戴口罩措施最短要維持到明年,亦要維持學校每日快測安排,減低學童間傳播。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港人第五波高峰後抗體水平正下跌?專家:冬季染疫「更弊」 抗病毒藥保護未打針長者 另一不願具名專家分析,感染後的抗體水平隨時間下跌,過4個月抗體會跌75%,本港第五波高峰在3月,若到今年冬季、高峰已過9個月,屆時才感染會「更弊」,現時社區抗體水平已下跌,但大部分個案仍是輕症,是好時機開始推混合免疫,雖然英國、新加坡、以色列等地放寬措施後都有一浪接一浪疫情,但每浪嚴重程度都低過上一浪。 該專家說,雖仍有長者未打針,但接種計劃推出一年多,又經歷第五波逾9000人死亡,這些長者仍不打針,相信很難說服他們,要靠抗病毒藥物來保護他們,且疫苗研發永遠追不上病毒變種速度,需靠自然感染才能鞏固人口混合免疫,不認同混合免疫是「躺平」。 現新冠即時傳播率達1.68 盧寵茂稱老幼接種低未必可保護 新任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日前稱,本港「動態清零」是要維持個案數目向着零的方向,他在商台《政經星期六》稱,政府不能單憑免疫屏障或混合免疫概念就「乜都唔做」,因「呢一種理論未必咁實在可保護市民」,強調政府需繼續做好減感染工作,不可能「躺平」。盧於節目後晤傳媒時再被問到政府會否推行4名港大專家建議,他稱上任前已聯同特首李家超與新委任的6名政府專家顧問會面,會上有充分聆聽專家意見及作分析。對於群體或混合免疫,政府絕對會在防疫政策中考慮,但「始終仍是一個理論」,政府需考慮「會否不能保護我們的市民」,特別是某些重點人群,如80歲以上仍有三成未打針、3歲以下未能打針,亦要考慮醫療系統負擔。 盧又引述數據稱,現時本港新冠即時傳播率達1.68,兩周後個案數字或升兩倍,即每日約6000至7000宗甚至更高,以此趨勢,本月底新冠病人或將佔用近2400張病牀,為公營醫療系統的約10%,屆時四分之一醫療服務會受影響,需延遲或暫停。政府會按照疫情發展,制定精準應對策略和措施,務求以最小的代價達致最大效果,在保障巿民生命安全及健康的同時,減低對社會正常活動影響。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病毒繁殖率2.5增至Delta變種7 袁國勇等撰文 提4建議90%人口接種仍需戴口罩打流感針

【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名譽講師趙晞揚在本報撰文表示,新冠病毒的基本繁殖率由原始株的2.5增至Delta變種的7,復必泰疫苗有效率下降至約88%,推算要約97.4%接種率才能達到群體免疫;以科興疫苗對Delta有效率約60%推算,達群體免疫之門檻為142.9%接種率,因此本港所需的疫苗接種率介乎97.4%至142.9%。文章指出,變種病毒讓群體免疫「幻想破滅」,逾100%接種率「驟眼看似違反常理」,但反映群體免疫門檻大幅提高,「變成一個無法達到的空中樓閣」。 Read more

【新冠疫苗】接種復必泰BioNTech及科興疫苗後的抗體水平 香港大學新冠病毒抗體研究:打2針復必泰抗體高科興9倍 料兩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保護力較低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招募了1442名醫護跟進新冠病毒抗體情況,初步完成了93名新冠疫苗接種者的分析,當中63人打復必泰,30人打科興,他們年齡介乎26歲至65歲。研究發現,接種兩針復必泰(BioNTech)的平均抗體水平較兩針科興者高約9倍。即使只打一針復必泰的平均抗體水平,亦高過打兩針科興者逾八成。領導研究的專家高本恩(Benjamin John Cowling)指出,如要減低感染風險保護身邊人,宜選復必泰,讓無打針者受群體免疫保護。 Read more

【新冠疫苗】英、美、澳洲各地院舍新冠疫苗接種率情况 本港院舍5%院友接種首針 員工接種率約49%

【明報專訊】食物及衛生局昨書面回覆立法會質詢透露,截至本月初,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院友接種新冠疫苗的接種率為5%,員工接種率為49%。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計劃開展4個月,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只有5%院友已打第一針。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表示,院友和家屬最初擔心有副作用而不願打針,近期社會整體接種率回升,但沒機制讓院舍再報名外展打針。疫苗接種計劃專責工作小組成員林正財則稱,院舍可隨時要求外展打針,稍後會再透過衛生署、醫管局等到院舍了解情况及解答疑問,也會諮詢專家新冠疫苗能否和流感針一起打,盼提高院舍接種率至八成,否則若社區有群體免疫、但院舍接種率低,對院舍或更危險。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