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慎防復發性尿道炎 年輕、年長女士患病誘因大不同

一般尿道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致,背後無其他疾病引起,然而若頻繁復發,會演變成復發性尿道炎。年輕或年長女士可能跟其他健康問題或生活習慣有關,需從根源入手,以及更注重個人衛生,減低不斷復發的風險。 Read more

【尿道炎】糖尿易招菌、腫瘤阻路 反覆尿道炎 藏頑疾警號

小便赤赤痛,常見是細菌入侵引發尿道炎,以為飲多幾杯水或紅莓汁就能解決,不用看醫生? 尿道細菌,可經膀胱轉移至腎臟,令腎臟永久受損。如果經常感染尿道炎,一定要找醫生檢查,尤其是兒童及男士這些較少出現尿道炎的族群,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指出,「一次都嫌多」! Read more

【男性健康】最佳男主角:炎夏缺水招腎石

未到盛夏,香港已熱得像蒸爐,氣溫竟可高達35℃或以上,穿著西裝在戶外逗留片刻,只覺熱氣逼人。這種天氣下,我們必須多喝水,才可為身體補充水分。若平日已經較少喝水,在酷熱下未有察覺排汗增加,身體的水分不足,令排尿量減少,很易使尿液結晶及累積,成為腎石。因此,夏天天熱和腎結石與尿道結石,有很大關係。 結石過大 體外衝擊波未必適合 體積較小的腎結石,可自然排出體外;如體積較大,患者小便時可能產生劇痛,或形成腎積水、腎臟發炎甚至是腎衰竭,此時便要以手術方式取出結石。一般情况下,患者可接受體外衝擊波碎石,但結石太大的話,須數次衝擊波才能震碎,但亦有可能使碎石同時流入輸尿管,情形猶如山泥傾瀉一樣,導致輸尿管阻塞,易受感染。因此,如果結石體積大過2厘米,便須考慮經皮腎穿刺碎石術(PCNL)。 傳統的大腎石手術以開放式進行,但因創傷較大,因此現已「進化」為微創方式;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後,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在病人背部開出小切口,以幼針在X光或超聲波協助下穿過皮膚和皮下組織,短距離直達腎臟和腎石。幼針將管道擴大如拇指般闊後,醫生便伸進內窺鏡儀器擊破腎石,再來回出入多次將碎石從腎內挾出。為使內窺鏡影像清晰,其間須不停「泵水」進管道,有可能因此增加腎臟內壓力,引致發燒和感染風險。另一方面,由於醫生來回逐顆碎石取出,次數可達幾十次,其間如管道甩掉,可引起出血風險,因此助手必須牢牢固定管道位置。 新型超聲波碎石儀 減感染風險 拜科技進步所賜,現時新型超聲波碎石儀器非常幼細,可同時擊碎兼「溶化」結石,儀器內置強力吸管,減低腎內壓力,大大減低感染風險,醫生亦可減少來回取石的步驟,比過往方法安全得多。 手術科技進步,病人得益,但最佳的方法還是防止結石出現,在夏天增加喝水。如有不適,應盡快向相熟醫生求診,以了解成因及治療。 文:傅錦峯(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香港男士健康學會召集人)

Read more

【有片】忍出禍 膀胱谷爆尿不出 急性尿滯留傷腎

【明報專訊】坐長途車尿急,唯有「死忍」,幾經辛苦忍至下車上廁所,卻又排不出來,膀胱愈谷愈脹,點算好?會否谷爆膀胱? 抑或要狂灌利尿的汽水、啤酒或咖啡,「催谷」排尿? 愈谷愈辛苦,小心患上急性尿滯留,谷壞腎臟! 「前陣子有一個病人到診所求診,等候時坐立不安,不停在診所走來走去,樣子很辛苦,嚇怕了姑娘。」家庭醫生鄭志文一問病情,原來這個病人尿急卻排不出,於是飲了幾罐啤酒,希望幫助排尿。結果仍然不能排尿,而不適感覺加劇,跑來診所求診,「這些情况可能是急性尿滯留,我立即召救護車送他到急症室」。 尿液倒流可致腎炎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黃國田說:「病人會感到非常不適,有強烈的尿急感覺,甚至會腹痛,亦可能冒汗、頭暈。這情况較多發生在中年男士身上,40至50歲過後,直至80至90歲,理論上年紀愈大風險愈高,尤其本身前列腺增生、肥大,小便早已不太暢順,加上忍尿、誤服某些藥物,很容易誘發急性尿滯留。」忍尿一段長時間,膀胱脹滿,令推進動力減弱,而尿液愈積愈多,愈來愈重,加上忍尿時需要收緊括約肌,到終於可排尿時,膀胱好多時因不夠力排尿而排不出來。 貯尿太多,膀胱脹大、壓力過大,甚至令腎臟的尿液不能落到膀胱,腎臟無法排泄毒素,毒素便會累積在血液,影響腎功能。若輸尿管與膀胱之間的單向活瓣失靈,尿液更有可能倒流上腎臟,過程中可能會將細菌帶上腎臟,令腎臟發炎。 患者男比女多10倍 黃國田指,急性尿滯留患者除了感到疼痛不適,更有可能出現併發症,令腎功能衰退;加上急性尿滯留期間,膀胱內滋生細菌有可能造成泌尿系統感染。而膀胱愈來愈脹,亦易令膀胱壁內的微絲血管撕裂造成血尿。 「急性尿滯留的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10倍,因女性尿道相對較短而闊,阻力較小,借助腹部用力推進,好多時都可幫助排尿。」不過,偶爾都有女病人因為某些急性因素可令膀胱動力突然減弱,如盆腔「生蛇」,即帶狀疱疹,可影響神經系統令膀胱收縮的動力減弱。 臨牀上,黃國田亦有遇過一些尿急而排尿不出的女病人,雖然徵狀跟急性尿滯留相似,但經超聲波檢查後,發現膀胱內並無積聚尿液,反而是其他疾病(例如:尿道炎)引致有類似徵狀。甚至曾有病人經超聲波檢查,的確照到一攤水,但並非尿液,而是卵巢水瘤,「所以,有時看似病徵明顯,亦可有不同可能性,不一定是急性尿滯留,如有不適,最好求醫診斷」,黃國田說。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 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 編輯:王翠麗 文﹕吳穎湘 圖﹕蘇志鑫

Read more
X